李商隐无题诗之用典

时间:2021-08-31

李商隐无题诗之用典

  李商隐是用典的大师,其无题诗是典范,具体体现在哪里?

  一 用典普遍而广泛

  <无题)(八岁偷照镜)中“芙蓉作裙衩”化自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长眉”自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邈”。<无题)(照梁初有情)中“照梁”二句化自(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如白日初出照屋粱”与何逊(看伏郎新婚诗)中“雾夕莲出水,霞朝日照粱,;“锦长书郑重”自(晋书)“窦涛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涛在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素食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涛,宛转循环,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眉细恨分明”自<后汉书,五行志)“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细而曲折”,(无题)(昨夜星辰)中“心有灵犀一点通”化自(汉书,西域传)中”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此喻双方相爱之心如犀角一线相通。(无题)(闻道阃门)中“萼绿华”化自陶弘景(真诰)中的仙女‘“秦楼客”自(列仙传)“萧史善吹萧,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吴王苑内花”暗用西施典。(无题)f近知名阿侯)中“近知”句自南北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水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六生儿字阿侯”;“腰细不胜舞”句用赵飞燕事;“黄金堪作屋”用金屋藏娇事。正是由于李商隐在无题中采用了大量的典故。从而使其诗文语盲更加精炼,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内涵,更有助于诗歌的抒情言趣。

  二、用典灵活,具有创新

  李商隐的无题诗,既有故事典故还有成语名句用典;既有明用、正用、暗用、借用、反用,更有其他形式的创新,其中,明用、正用典故的地方非常多,通常不知此典就不明白诗歌的寓意,如(无题)(照梁初有情)中“照梁”典故,既表现新婚妻子王氏姿容清美,又点出自己初人仕途,早负声誉。如果读者不知此典,就完全是不知所云。暗用典故如{无题)(白道萦回)中“白道”典故一一“白道,大路也,人行迹多,草不能生,遥望白色。故曰白道”,诗中指李商隐学道的'王屋山大路,自然顺畅。毫无雕琢痕迹。反用典故如(无题)(相见时难冲“相见”典故,它本自曹丕(燕歌行)中“别日何易会日难”,表示恋人间相聚的困难与短暂,离别的容易与频繁;这里是反其意用之,表示相见固难,分别更是难忍,对恋人间依依难舍之情的表达,比曹丕更胜一筹。

  将多个典故融合使用,共同产生增殖效应,也是李商隐无题用典之创新,如在V无题)(飒飒东风)中开篇就用“飒飒东风”和“轻雷”典,一幅如梦似幻的迷蒙景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主人公那心急如火地期盼心上人到来的气氛得到渲染;接着用贾氏女与韩寿、曹植与甄妃的一正一反的爱情故事。表达相思成灰的绝望和悲苦,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三、用典巧妙自然,不着痕迹

  用典既要师其意,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已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不着痕迹地将典故完全溶解在题事中,方为上品。李商隐的无题诗用典大都出神人化,不着痕迹又恰如其分。如(无题)(重帏深下冲“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上句反用宋玉<高唐赋)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既增添了神奇色彩,又传递了女子(女冠)的凄苦孤独感,下旬正用(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旧语,既暗指了女子的清冷寂寞,又更为后面点出相思奠定基础。这是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连用了两个典故,但由于典故本身所包含的神话,虽概括却不抽象,自然而然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使诗歌中本来就要表达的情感基调一再得到渲染和强化。

  四、以典达情,融典入景

  善用神话志怪故事来点染意境气氛、表达内心的感悟在李商隐无题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李商隐无题诗所表现的,多是一种不成功的、被阻隔的、终未断绝的、朦朦胧胧的情感。为了表达这样的情感,其用典的选择极为讲究,(无题)(重帏深下)中的巫山神女和清溪小姑之典,(无题)(相见时难)中的蓬山和青鸟典故、(无题)(来是空言)中刘郎和蓬山典故、(无题)(飒飒东风)中的贾氏窥帘和宓妃荐枕等典故,要幺为道家典籍中传说的海上仙山、仙人、仙女,要幺为传说中神仙的信使,要幺为遇仙之人或事。这些关于神话和想象的典故,本身就具有一种飘渺、朦胧的、迷茫的梦幻色彩,以之来表现那种含蓄而朦胧、被阻隔的爱情,这些才子佳人加上凄美浪漫的情节,再配上李商隐绝美的笔墨,极易调动读者的情感,从而进入那意蕴绵长、深远的遐想空间。

【李商隐无题诗之用典】相关文章:

1.李商隐无题诗的用典现象

2.李商隐无题诗

3.李商隐的无题诗分析

4.李商隐无题诗的新批评

5.李商隐无题诗的悲美

6.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赏析

7.关于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8.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