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三) 总结:

  1.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2. 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3. 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4. 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