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2)

时间:2021-08-31

  (一)、“鸥鹭”,自然流畅的画面

  童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济南,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童荣并称为“宋代后四学士”。李清照后来的词所表现出来的婉约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轼词风的影响。当然,更直接的是受父亲熏陶。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也善文。父母双方的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缪钺先生因此称“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由于早年这种优雅、闲适、宽松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她少女时期生机勃勃、洁白隽美的、展翅飞向蓝天的“鸥鹭”形象:“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充分展示了词人李清照任性、率真的性格特点,词风自然流畅。如果“把她的前期词作所表示的情感世界分两半,可以说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她的一部分抒写少女心情的词,较明显地显示这时期的风格特色。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水。水光水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这两首诗写出词人对美好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并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如梦令》描写了生活中一次荡舟的生动景象,通过“误入”,“惊起”等动态的描写,展示出一幅鲜明欢快的画面,形象逼真,表现了词人胸襟的开朗和坦荡。太阳快要落山时,词人才和她的伙伴们驶着小船回来,但是船不小心驶入藕花的深处,而她偏要在醉了的情况下“争渡”,直到把一群鸥鹭都吓跑了才肯罢休,其任性、率直、可爱的性格立即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怨王孙》则以白描的手法,写出秋天的可爱美丽,以前的文人墨客们描写秋天以“悲秋”为主调,写秋天的荒凉、灰淡,花儿凋谢,树叶飘落,一片萧条景象,毫无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