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的精神视野(3)

时间:2021-08-31

  关于李清照的创造主动精神,《当代视野下的李清照》一书有很多很好的叙述,例如关于她的漱玉词的妙处,书中指出:李清照是一个创造力极强的词人,不主故常,词中有我。“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比黄花瘦”等,皆未经人道,一经道出即成经典话语。即便是古人成句,亦能运化无痕,着手成春。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出自《世说新语》,但用在《念奴娇》中熨帖之极,浑如己出。

  其二,追求美丽时尚,而且大声疾呼,充满自信,绝不羞羞答答。李清照青年时代曾在元宵之夜用“铺翠冠儿,捻金雪柳”(《永遇乐》)把自己打扮得漂亮非凡,同伙伴们一起出去看灯。这种打扮当时是最时尚的,多年后回忆起来仍然落落大方颇为得意。婚后她又有《减字木兰花》写道: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雾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

  中唐时期有一首流行的《菩萨蛮》道:“牡丹含露珍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情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见《金奁集》)李清照的《减兰》明显地受到这首词的启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非常开朗、活泼,语言和情调都有比较浓厚的民间色彩。

  她又有一首抒写别后重聚的《小重山》道: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云。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分离之日,辜负春光;现在既已归来,要好好过日子了。语极朴实,在欣喜之中淡淡地留有往日的惆怅;如果一味欣喜,便成为旧日词论家所说的“痴肥”,显得没有头脑了。这首词多用口语,写景平淡,决无旖旎风光,纯然家常风味,这样处理颇见艺术匠心,重在人的相聚这一层意思,不言而自在言外。这首词当是纪实之作,估计写于大观元年(1107),清照、明诚在青州安顿下来之后。非常高兴能过上夫妇团聚的家庭生活,这样一种现在看来极其普通的意思,古代女作家能够坦然直接道出的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