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原文注释赏析(2)

时间:2021-08-31

  创作背景

  本词约作于李清照南渡时期,即建炎元年到建炎二年(1127-1128年)。当时金人大举南侵,北宋朝廷崩溃。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收藏准备南下。李清照押运书籍器物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抵达江宁府,本词即作在行程中。

  此词假双银杏之被采摘脱离母体,喻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作者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离乡背井、避乱南方的颠沛愁怀。全词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恋人,贴切深刻;尾句使用谐音手法,不仅略带诙谐而且起脱俗之效。本词是否为李清照之作仍存争议,也有人认为本作并非是一首词,而是一首七言绝句。

  【句解】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上句说银杏开花时,风致韵味大大方方(雍容),可也不特别美丽(都)。尊前甘橘开花时也不漂亮呀,可却被人们称为木奴,就是被人看重。这是代银杏抱不平。“木奴”是对柑橘的爱称。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两相比较,彼此差不多,可是甘橘可为奴,而银杏却流落江湖。就是无人收留,不被重视。可是它本身呢?却很自重,玉样的骨,冰样的肌,还不肯枯朽(银杏系长寿之树),就是不自暴自弃。“玉骨冰肌”见苏轼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又杜甫《徐卿二子歌》:“秋水为神玉为骨。”黄庭坚诗:“寒香寂寂动玉肌。”这里用它,有对银杏称赞意。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谁教”是责问的口气,责问什么呢?就是不知谁把并蒂而生的银杏连枝摘下来,使人看来好像唐明皇醉后倚在杨贵妃身上一样。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客斋四笔》卷十六:“世传东坡一绝句:‘莲子擘开须见薏。”’按:“薏”就是莲心。《尔雅·释草》:“荷,其实‘莲’,其中‘的’,‘的’中‘薏’。”邢呙疏引陆机疏云:“莲青皮,里白,子为的,子中有青为薏,味甚苦。”此系借用。“居士”,作者自称(自号易安居士)。我现在擘开它们,是真有意的,就是要所有身居两地的人吟我这诗时,感觉“新”。这个“新”字是“辛”的谐音字,就是那风味会是很苦的。古人诗词,常借用谐音字以见意。有时容易看出,有时须仔细体会作者写时的心意才能获得。此“新”字讲作“辛”,即属此类。若停在“新”字上,就是擘开后,两边都是“新”的。似乎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