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乡记叙文1000字(2)

时间:2021-08-31

  相比于李白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他对家人似乎显得感情淡薄。他常常是离家数载,回去时,孩子竟不识是乃父归来。放在现代,肯定算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不称职的父亲。再访其作品,写到儿女的我仅读过三首(也许还有一些我没读过,但数量上绝对不可能与友情诗相比)。一为《南陵别儿童入京》,写其奉诏入京时之得意情绪,根本不能算亲情诗。剩下的一为《寄东鲁二稚子》,一为《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写到妻子的仅一首,即《久别离》。这样一个人,我们很难想象故乡在他的意识里,究竟会占到多大份量。

  然而,李白诗作中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竟是一首与故乡相关的小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诗明白如话,却感情充沛。诵读者每每为之动情,为之心酸,为之黯然。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故乡”究竟是什么?一段故事?一份隐秘?一盏孤灯?一方土地?一个港湾?一丝情意?为何“潇洒”如李白,竟也会为故乡动情如斯?执着如斯?

  生活于故乡者,自然不会感觉故乡的特别。失去的故乡才是真正的故乡。考诸文学史,凡写乡愁的作家,都是寄居别处者,作家们是在“别处”发现了故乡,或者说是“别处”照亮了故乡。

  故乡是心灵的避难所,精神的栖居地。飞黄腾达者,往往会忽略故乡的存在。只有在外面磕磕碰碰、命途多舛的人才会对故乡黯然神伤,深切怀念,倍加礼赞。应该说,李白不是一个擅长怀乡的人。甚至在他孤独寂寞失意痛苦之时,他也能不靠思乡而找到排解的方式。如《月下独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