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美(2)

时间:2021-08-31

  文学史往往是具有定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评价,这些表述尽管方式、用语不同,就其性质趋向是大同小异的,只强调李白诗歌的与浪漫主义风格相一致的协调因素,而李白诗歌艺术的蕴藉含蓄的阴性一面,无一例外的被忽略了。其实就像月亮有阳面和阴面一样,合起来才是一个真实完满的整体,正是这种看似矛盾阴阳冲突的结合才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系统性。而主流刻板印象的评价为李白诗歌阳性的进取、挑战传统的一面。李白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另一极,恰恰就是他的阴性、中和、温柔敦厚、继承传统的一面。尽管李白是一个极富开创性的诗人,但是他也不能不受传统诗学的影响。

  二

  李白诗歌的阳性一面具有想象奇特,大胆夸张,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的特点,形成了豪放不羁、潇洒飘逸、超迈脱俗的艺术风格。李白诗歌阴性的一面,具有委婉含蓄、 清丽柔美、内敛隽永的特点,即蕴藉含蓄之美。这种蕴藉含蓄的美,是李白诗歌特点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必须加以充分强调,以还李白诗歌风格、特色的完整的本来面目。之所以形成李白诗歌的另一面即蕴藉含蓄的特色,不是偶然的。

  首先,与李白的接受的文化影响有关。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比较庞杂,除了阅读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终其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道家、儒家和游侠思想,道家思想和游侠思想的影响,形成李白不拘礼法,反抗体制,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在诗歌上的体现,主要影响了飘逸洒脱、激昂外向的诗风。而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李白一些诗歌关注现实人生,温柔敦厚,朴素持重,内敛含蓄的特征。另外,道家思想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除了对于独立人格的强调,个性意识的建立,不受既定礼法的束缚的影响以外,道家思想观点非常强调见素抱朴,贵柔守雌,“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十四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四十一章》) “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十六章》),“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篇》),这些思想对于李白诗歌阴柔含蓄一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