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教育子女的问题,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爱孩子,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不少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明显,这是没有教养的外在表现。梁先生以为这是做父母的片面理解“发展个性”,觉得“凡是孩子的意志,为父母者宜多方体贴,勿使稍受挫阻”造成的。以致“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成了“可以普遍应用的公式”。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父母应该自责。
错误的教育方式已是不堪,盲目的乐观更是推波助澜。梁先生指出有些父母,“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貔貅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战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这种盲目的乐观势必形成较高的期望值,甚至把孩子当做神童来教,不毁了孩子才怪呢。
在生活中,梁先生是个慈父,他在给小女儿文蔷的信中曾说:“周作人说过一句话,‘五伦其实只有朋友一伦而已。’我深以为然。”也就是说,梁先生在教育孩子时,是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个体来看待,是作为共同提高的朋友劝勉的。他的小女儿文蔷回忆,梁先生“无为而治”,喜欢通过讲故事渗透做人的道理。不过,他的大女儿文茜回忆过一件事反映了梁先生家教的另一个侧面,惩罚也是一种家教方式。她说,有一次她在雪白的墙壁上用毛笔画了个大大的黑十字,非常刺眼。父亲看到了,很是生气,不仅用竹手杖打了她,还罚跪了好长时间。从此,她始终不敢在墙上题xx到此一游的墨迹,“看到别人乱涂,也会下意识地想到父亲的竹手杖。此之谓家教。”她对父亲的责罚丝毫没有怨言。难怪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提到约翰逊博士主张不废体罚,其妙处在于直截了当。
体罚在今天是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我们似乎忘了合理的惩罚本来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经说过:“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是一种义务。”惩罚会让孩子明白是非曲直,知道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然。
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的家教总有值得别的家庭借鉴的地方,梁先生的家教理论与实践值得每一位父母探究,取其精华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