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猫评析(2)

时间:2021-08-31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让学生读懂领悟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作,独到之处。

  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过:“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决定课堂呈现。”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在课堂上建构一个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他们才会愉悦地感受,美妙地联想,从而获得知识,获得审美体验,才会出现“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样的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状态。

  兴趣是激活学生课内阅读的“导火索”,是使学生乐此不疲、主体飞扬的绝佳“兴奋剂”。学生的兴趣大多来自一定的情境。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条件,创造一切可能,来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像前面所举的章婷老师就是为孩子模拟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去阅读、去感受、去寻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进入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又何愁课堂不精彩呢?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在结尾之处,通过创设情境进行了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以达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这不仅仅是口语交际,更是阅读教学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猫》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第三组课文第15课《猫》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