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文艺界尽责的小卒”(2)

时间:2021-08-31

  老舍的人生,从这一天开始谱写出了新的篇章;老舍的历史,从这一天开始闪烁出了灿烂的光芒。……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老舍在文协的领导岗位上连选连任,一干就是将近八年!舒乙对自己的父亲充满自豪与敬仰,他写道:“老舍的决定由跨出济南常柏路2号门槛的那一刹开始,使他由一个教授、学者、作家,一下子成了一个到处为家的战士,一个挥舞十八般武器、高举抗战旗帜、转战大江南北、奋力拼杀的战士。老舍的决定,使他由单枪匹马的状态中走出来,加入了全民抗战的洪流,成了一个联络全国各路文艺大军的勤务兵,组织成百上千拿笔当枪的文艺英雄,在中华抗战文艺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的确,这一步对于老舍的一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结果上,更体现在它那将近八年的过程当中——

  首先,这一过程使得老舍获得了亲赴前线的机会,从而使他亲身体验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激情。

  那是1939年的6月,老舍报名参加了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这一次的时间将近半年;这一次的行程两万余里,历经川、鄂、豫、陕、宁、青、甘、绥等十余个省市、五个战区,可谓遍及了小半个北中国的一次长征。文协没有钱,老舍便自酬行装,其“征衣”竟是一件灰不灰、蓝不蓝的中山装,被友人笑为“斯文扫地的衣裳”。这一路不仅山高水长,而且险象环生,老舍自谓命大,竟然是三次死里逃生!——第一次是在河南陕县,慰问团遭到敌机轰炸,险些丢掉性命;第二次是在陕西黄龙山中,公路桥年久失修,桥面突然断裂,汽车坠入山涧,幸有密林支撑,方得死而复生;第三次是在由陕北秋林返回宜川的途中,骡队正在渡河,山洪突然暴发,向导弃骡而逃,只剩老舍一人被困在了齐鞍深的洪水之中,幸而骡子喜群,挤成一堆,前拥后挤,终于被冲上了堤岸……后怕吗?还真的不能不承认——这毕竟是一次对于生命的挑战,是一次对于心灵的搏击。但是老舍却这样看待它们:“在大时代中,专凭着看与听,是不能够了解它的,是不能明白事态中人物的情感的。看别人荷枪赴前线,并不能体念到战士的心情。”为此他要舍身一拼,他要义无反顾;不求别的,只求通过这样的机会,脚踏实地地同民众接触,同战士接触,同祖国的山川大地接触,以使自己更加深刻地了解抗战,了解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