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与海》的四个主题的分析(2)

时间:2021-08-31

  主题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老人与海》运用冰山原则,在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赋予这一题材以象片意义,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抵触。人类从直立行走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环境的征服。英国作家吉卜林在小说《丛林之书》中借一位未受人类文明污染的狼孩之口说,人们到印度丛林中猎杀虎豹并非为生计所迫,而是要证明自己征服者的勇气,而圣地亚哥历尽艰辛追捕马林鱼,为的也是展未自己的英雄本色。黑暗中老人奇迹般地回到渔村,马林鱼头尾之间只剩白色的脊骨,他虽然疲疲堪,内心的骄傲丝毫不受损伤。充满求胜欲望的老人只要稍作调整,还会张开他那用面粉袋作补丁的旧帆出海,到湾流的远处寻找征服的对象,寻找自我。茫茫大海对他是一种挑战,并不是他谋生的场所,而老人就代表海明威理想中的人类。

  这位消瘦憔悴的老人与海明威颇为相似数次称自己为“不同寻常的老头儿”。老人鄙夷地说起其他渔民可“不会愿意驶到很远的地方”。老人还相信自己的心脏像海龟的心脏一般强健,即使开膛剖腹,“还会跳动好几个钟点”。这位貌似平和的老者像年轻人一样野心勃勃,他要凭自己原始的工具征服大海,征服大鱼,不图任何回报,只想显示超常的拼搏精神。从捕杀马林鱼,他联想到捕杀太阳、月亮和星星,他为自己不必从事这类“伟业”而庆幸。人们对天体往往存在敬畏之心,但它们在圣地亚哥看来竟然也是猎取征服的对象,它反映了老人征服者的雄心,也反映了一个科学时代的迷信;人类没有固定的弱点,人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征服自然,征服一切。

  除了对未知自然的征服,海上捕鱼还是人在社会中奋斗的象征。对于桑地亚哥老人来说,“天生万物都在互相残杀,方式各不相同而已”。鱼不仅养活人,也可以杀死人。他捕鱼“不仅是为了活命,卖钱糊口”,更主要的是要“表示你是个渔夫”,在与鱼的搏斗中显未出人的力量。在他看来,鲨鱼“美丽而高贵,什么也不怕”,这更激起他战胜鲨鱼的决心。他在与鲨鱼的搏斗中,想到自己是强者,享受着胜利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