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时间:2021-08-31

太阳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太阳的天文科学小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太阳的天文小知识

  1.太阳只是银河系2000亿星球中的一员。

  2.太阳拥有巨大的能量。地球每年都要从太阳吸收940亿兆瓦能量,相当于美国全年总耗能的4万倍。

  3.太阳的质量正在以每秒500万吨的速度减少。

  4.太阳的温度很高,其核心区域的温度超过了1400万K。

  5.太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星球。其内部中心区域产生的能量要经过5000万年才能到达太阳表面。即使太阳现在就停止产生能量,那么在未来的5000万年间,地球始终能感受到太阳的巨大能量。

  6.太阳体型巨大,其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

  7.更形象点,如果把太阳比作游泳池里面的大型充气球的话,那么木星就是个高尔夫球了,而地球就只是一颗小豌豆了。

  8.太阳不是由固体组成的。和地球不同的是,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其表面没有任何固态物质。

  9.太阳和地球相距遥远,就算以光速穿行也要8分钟30秒才能到达。

  10.太阳的逃逸速度约为383英里/秒。

  11.太阳距离冥王星的距离非常远,以光速穿行也要5个半小时。

  12.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5.38天。

  太阳的概况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每年7月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每年1月最近(称为近日点),平均距离是1亿4960万公里(天文学上称这个距离为1天文单位)。以平均距离算,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阳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也支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人类从史前时代就一直认为太阳对地球有巨大影响,有许多文化将太阳当成神来崇拜。对太阳的正确科学认识进展得很慢,直到19世纪初期,杰出的科学家才对太阳的物质组成和能量来源有了一点认识。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阳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随纬度有所差异,赤道快,极点慢些,约30.2天),每2.5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然后慢慢地消失在黑暗里。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在银河系内一千多亿颗恒星中,太阳只是普通的一员,它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

  自转

  太阳地球自转不能以云层或海洋为依据,太阳自转也不能看表面,但人们无法知道其内部情况,所以无法知道太阳自转数据。人们只看到太阳是流体星球,其它都是推测。

  公转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太阳的天文科学小知识】相关文章:

1.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2.冥王星的天文科普小知识

3.科学小知识-400字

4.科学小知识作文500字

5.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

6.身边的科学小知识作文

7.托班太阳的一天科学教案

8.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