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优秀教案(2)

时间:2021-08-31

  2、题目与写作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课堂流程]

  一、赏帖悟性

  1、字如其人

  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

  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

  (2)字如其人

  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羲之简介)

二次备课
  2、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虽世殊事异 / 虽取舍万殊 (归类记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称推求)

  ▲向之所欣 / 及其所之既倦

  游目骋怀 / 人之相与 (结构推断)

  2.解释下列句子

  ▲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宾语)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省略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