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令人感动的几个故事(2)

时间:2021-08-31

  二、谦和低调,和蔼可亲。

  你看呵,著作等身、且拥有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等一连串颇具分量“头衔”的季老却是异常的谦和低调。

  季老一生培养了6000名弟子,其中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但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在季先生的《病榻杂记》中,他谈起了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他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咔叽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着一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紧张局促。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都给。”,“买去。”季先生发话说:“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益是无价之宝。”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也一笔一画地签名600本。

  央视编导周兵在回忆拍摄《东方之子》一些铭刻在心的经历时,特别提到了季老。周兵见过老人三次,第一次是和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当时季老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白岩松掏了较长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后两次采访他时,虽然他已经有些不记得记者们,但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做人做到这份上,真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