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记承天寺夜游(3)

时间:2021-08-31

  生1: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翻译?

  生2: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学古文只理解了字词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家就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你最想问的问题。

  生1:文中哪句是写月色的?

  生2: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生3:课下注释中说苏轼此时被贬黄州是一个闲人,为什么他还有闲情欣赏空明月色呢?

  师:你的问题很深刻,很有价值。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4:作者开头交待时间的作用是什么?

  生5:作者都要睡觉了,为什么突然又起来了?

  师:这后两个问题谁能解答?

  生1:开头就是交待夜游的时间,没什么特别的作用。

  生2:作者起来是因为“月色入户”,欣赏月色美景。

  师:很好。那么前三个问题就由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吧,一会儿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生展开热烈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组同学先来展示你们的探讨成果?

  生1:写月色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

  生(齐):空明。(板书——月色:空明)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

  生2: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