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课堂实录(2)

时间:2021-08-31

  二、破题——蕴涵月情

  师:课题中有哪些信息?

  生:点明了时间“夜”;地点“承天寺”;事件“游”

  师:就这些?

  生:还有,点名了文体是“记”

  师:很好“承天寺”是张怀民寓居之所,张怀民在元丰六年也被贬谪到黄州,他修了一座亭,苏轼给亭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送给张怀民,其中有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辙也曾写过《黄州快哉亭记》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苏轼与张怀民之间关系如何?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生:朋友知己

  生:志同道合

  师:呵呵,二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月亮、张怀民,都是苏轼黄州时期的密友

  三、朗读——体悟月情

  师:我们来看文章的内容,请一位同学把“夜游”的故事用现代汉语说一遍,可以对照原文进行翻译

  生:(叙述情节)

  师:大致情节说出来了,请大家点评下他的翻译

  生:文言文翻译时,人名、地名、年号、官民、国名等可按原文保留

  生:“积水空明”比喻月光如水一般清澈透明,而不是庭院里溢满了水(生笑)这里还由一个比喻词“如”

  师:情节清楚了,我们来请一位同学朗读,注意节奏,同时,语速应该缓慢些

  (生朗读)

  师:原文有三段,三段你们觉得分别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第一段要读出“欣然”的味道

  师:“欣然”是什么意思?

  生:“高兴地样子”

  生:第二段要有一种“惊喜”的味道

  师:呵呵,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惊喜”的心情?

  生:“盖竹柏影也”中“盖”是“原来是”的意思,哦,原来是竹树、柏树的影子啊!一开始,苏轼过于投入,以至于产生幻觉

  生:第三段读出“纠结”之情

  师:纠结?具体说呢?

  生:旷达

  生:我认为不可能是“旷达”,而是一种“自怜”和“悲叹”

  生:两种都有可能

  师:谁分别来示范下“旷达”和“悲叹”

  (生读)

  师:老师也来示范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哈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旷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