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原籍陕西丹凤,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贾平凹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 长安 》杂志编辑,西安市文联创研室主任、文联主席等,现供职于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著有长篇小说《 高老庄 》《 废都 》《 怀念狼 》《 贾平凹文集 》(14卷)、中短篇集《 制造声音 》、纪实文学《 我是农民 》等。其中,《 废都 》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浮躁 》获1987年第八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满月儿 》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腊月·正月 》获1984年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爱的踪迹 》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主题思想
这篇借物说理的散文,借助了一个公认为平凡的对象——一块顽石,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所谓的一般性可能也有例外。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在形象的贬值里,精神增值了!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写作背景
平凹散文创作始于80年代初,在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偶尔也零星有过一点散文面世。从1981年起,他开始了进攻散文方面,落款写在静虚衬的一系列散文的发表,标志他在散文园地里也想露一手。事实上,如《丑石》等在读者中也迅速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倒并不是因为他当时已是一个颇负声望的小说家,从而沾一点光,使得散文也随之有了身份。要说沾光,倒是沾了当时的政治气候的大环境的光,因为当时正在对文革以及以往的一些冤假错案所造成的大大小小的丑石在落实政策,所以诸如他的《丑石》之类的散文的面世,无疑能激起不少的人的共鸣。就其散文创作而言,尚缺乏个必,师法的痕迹较为明显,多少还有些书呆子味,把生活简单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