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4)

时间:2021-08-31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 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 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