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公开课实录(2)

时间:2021-08-31

  生:时间、地点。

  师:虽然看雪的时间是明朝“崇祯五年十二月”,但是写这篇文章时在明朝灭亡

  后,清朝已经建立,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写文章用明朝的年号纪年是忌讳的,

  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那作者还为什么这样写呢?能不能改用清的前身后金

  的年号纪年“天聪五年十二月”或者用干支纪年“壬申年十二月”呢?

  生:应该是表明作者对故国的念念不忘吧。

  生:应该是表明作者明朝灭亡后,不忘故国,不能融于新建的大清王朝的痛苦和孤独吧。

  师:说得很好,理解很到位。

  2、读“三”

  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三日”与后文写雪景有什么关系?

  生:为后文写雪景做了铺垫。

  师:对,只有交代了“大雪”而且下了“三日”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在写后文的雪景才显得自然可信。才会出现“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景象,“绝”什么意思?

  生:穷尽、消失。

  师:对,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句话传达出一种什么意境?

  生:寂静、空寂

  师:空寂,很好,写出了大雪后一片空寂,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的角度刻画出了大雪过后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一片空寂。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湖中人鸟声俱绝”是通过听觉写景,那么《江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