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看红楼梦的电视剧,看完了两个版本,很有感触,想对新版和87版发表一下看法。
这里的新版,自然是指2010版,自初二(1999年)第一次完整的读完小说(120回版本)后,直到今年,才看完了新版红楼的影视作品,之后接着看了87版。如果说有先入为主的问题存在,结论应该是倾向新版才对,不过很可惜,新版红楼的确有负众望。
若是一定要评价一下:
新版与87版相比,显得粗制滥造了。或者说,用这个词不恰当,李导肯定是个能人不用质疑,也知道红楼的分量,拍的好还自罢了,若是不如意则立马成为拍砖对象,一顶屎盆子是免不了的,结果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到了。新红楼梦肯定也是用心了的,不少演员们也必然对这部戏给予极高的期望,也自然是努力的。若如此,那么我说得粗制滥造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拍红楼是一个大工程,必须精细再精细,这个精细是要用文化去填补的,这就需要强大的红学、国学团体加入并且费心、用心,此外演员们自身的素养也必须高,例如:若演员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古典美人是什么标准,什么仪容,又何以能表演出来呢?这都是文化!就像红楼里的词儿:世事洞明皆学问,对所演对象的形象和神态的把握与判断也自然是学问。
从形象上看,87版的演员在选的过程中的确是煞费苦心了,黛玉,宝钗,宝玉,王熙凤等等,与曹先生的原著描述比较吻合,如果你爱读原著,那么光从形象上,就立马分清楚了谁是黛玉,谁上宝钗,一目了然,这是87就艺术上远远胜出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有不少朋友说:看老版看不懂,因为分不清人物关系,看的很糊涂。对于这个问题,你得找找自身原因了,扪心自问,读过原著没?若读了,里面得人物关系大概搞清除了没?影视作品和小说都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影视作品绝不是用来大篇幅为你介绍人物关系的。新版红楼由于用了50集,所以补充了很多故事,并且整部电视剧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旁白模式,一直有一个旁白在剧中为你解释和补充一些材料,例如人物介绍什么的,诸如此类,说得很细,这样倒是适合没读过小说的朋友看,保管看得懂,有疑惑的地方旁白都叨唠出来了。就层次划分,高低不言而喻了。
87靠品,有点儿基础更能看出味道,精华所在,是要思考和悟的。我就按照自己所读过的和理解的,和大家探讨探讨。例如:史湘云和黛玉斗嘴那一段儿,新版演的差距太大。黛玉笑着挖苦史湘云大舌头,二和爱分不清,别小看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里面暗潮汹涌,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反正刺痛了史家妹子,正是这个原因,史湘云立刻失去了很好的机会,被贾母从候选人上拉了下来,失去了竞选资格,这是硬伤。所以史湘云也接着报复了一把黛玉,把宝钗搬了出来,并且说黛玉将来嫁给林姐夫之类的云云,此时宝玉就在旁边,这不是暗示黛玉:“虽然我比不了你了,但你也别笑我,你也没多大机会,宝钗把你比下去了”,这说戳中了黛玉的心病。看看两个版本都是怎么演的?87版,黛玉和史家妹子都是笑着说的,黛玉一开始说挖苦她,找个乐子,所以笑,却戳中史湘云的痛处,于是史湘云毫不留情,搬出宝钗,并用“林姐夫”的话回报黛玉,也笑,于是黛玉的痛处被刺痛了,追着打史湘云,但咱们看看,虽然两人都痛,无论语言对话,还是肢体动作,87版都不失大家闺秀的范儿,表面的嬉闹开心追逐戏,隐藏的却是苦,黛玉绝不是一个任性和小心眼儿的人,而是自尊自爱,又多愁善感,因此受委屈,但不管怎样,永远不失其优雅与骨子里的气质。谁演得好,大家自己多品品……新版红楼里的黛玉,绝不是贾母喜欢的,因为已经失去了大家闺秀的气质,变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任性女娃娃,更没有才女的风采,要我是贾母,怎么放心让自己的宝贝孙子娶这样的媳妇儿?可能是新版红楼太过现代化、生活化的缘故吧,但这不应该是艺术追求的,起码得提炼提炼。
看新版红楼总有一个感觉,黛玉宝玉闹别扭,像现代得小孩子一般,这就错了!注意时代背景,人物背景,那个时代的人在意什么,忌讳什么,喜欢什么,都是学问啊。当然我前面说了,这些细节和文化上的东西,需要真正一流的大师团队亲自指导,这也是新红的硬伤!
曹公笔下的宝玉黛玉,虽然年纪小,但你仔细读读,却是按照接近成人的思维方式写的,所以新红这个宝玉的形象就扭曲了,新版红楼里的少年宝玉像一个健康的天线宝宝,哪里会懂什么诗词、什么情啊爱的,看着这样一个宝宝谈恋爱,总觉得别扭。
形象不必多说,没什么可争论的,不接受观点的自己读原著。要明白的是,不是说一字一句按照原著演,就是尊重原著,符合原著,关键是形神皆备,那味儿得出来!书中想表达得东西、暗示得东西,能体现出来,这才是精髓。
细节是新红的痛处:光看服饰,就没得比了,对比一些黛玉的服饰,差距太大,大家闺秀穿什么,拿什么,丫鬟穿什么,拿什么,路该怎么走,步子该怎么迈,都是一整套的学问,很讲究的,需要精雕细琢啊!毕竟,要明白: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之类的含义,服饰、穿戴等细节就是良好的体现之一,是需要重点刻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