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宗教文化的论文(2)

时间:2021-08-31

3导致大学生科学的宗教信仰观念不健全的因素分析

  大学时期正处于人生中充满困惑的阶段,大学生们自己也正在摸索着答案,而引导大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索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曾说过,任何一个努力生存的社会,无不多少具有宗教性质的信仰,人类总有必要解释人生的恐惧和困惑,人类对此追寻一致的反应就是宗教。[1]现阶段,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导致大学生科学的宗教信仰观念不健全的因素。“你觉得生活中哪些方面会影响到你的宗教信仰观念?(可多选)”这一题中就可见一二。被调查大学生中,71.35%认为“自己的意愿”在选择宗教信仰中发挥最重要影响,而选择“父母的信仰”的同学,也占到了70.83%,选择“亲戚好友的影响”的同学占了34.38%,除此之外,大学生信仰观念还受到其他方面影响,如书籍报刊、电视电影等的宣传。现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观念在塑造过程与信仰选择中所受到的影响,大部分来自自身的选择与父母的影响。而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现代大学生的父母的出生主要集中在60年代或者70年代,这一群体普遍没有过接受宗教信仰方面的教育的经历,他们传递给下一代的宗教信仰知识是十分局限的。学生们自己在对宗教知识进行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的缺陷以及没有父母或他人的指导,极有可能产生不正确、不科学的宗教观念。当然,学校在精神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宗教信仰观不健全的原因之一。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以“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开设的这两门必修课虽然在表面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刻板,并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将其真正消化与理解了。高校这种形式的德育可以说是单向的,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养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