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启示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的作品,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启示。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河中石兽》启示

 

  这段记载,凡是读过的人,都印象很深,过目不忘。说明了老河工在多年的劳作实践中,积累了对河流水性的深刻认识。

  另一方面,它虽然讲的是河水流淌之事,却也映射出逆向思维之理。启示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凡事要多请教有经验的行家;要按照客观自然规律办事;同时也要多备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感叹,纪晓岚固然聪明绝顶,但是他毕竟生长于当时在科技方面并不开化的中国,对近代自然科学既不大懂,也不感兴趣。否则,他就会从近代自然科学的角度去阐释这种现象,并可能去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

  寺前两个石兽掉入水中水中,僧人们和学者只考略一个因素,而不考略其他,所以没有找到石兽,老水兵富有经验,善于思考,考略周全所以成功了。

  它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想的周全,不能只考略一步不考略其他,否则无法完成该做的事。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