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用鳄鱼作文章:向皇帝喊话帮助自己返回朝廷(3)

时间:2021-08-31

内在信号二:取得朝廷认可早调回京城

  鳄鱼听不懂,但天下人听得懂。细看《祭鳄鱼文》,发现韩老师处处将“天子”和“刺史”放在一块写,处处将“长安”和“潮州”放在一块写,无非就是表明,我是跟老大站在同一个立场的,我是替当今老大驱赶“丑类”的。这篇文章写于6月25日,我们再结合韩老师在此前3个月写给宪宗皇帝的一封信《潮州刺史谢上表》,可以更好地破译其中的密码。

  在这封信中,韩愈提出来想调回京城的想法,至于回城后如何安置,他也想好了,替皇帝祭祀泰山写文章:“东巡泰山,奏功皇天。”

深层动机分析:韩愈热爱潮州吗?

  韩愈为什么那么急迫地想回京城?他热爱潮州吗?宋朝的苏轼也为这个问题纠结过,在他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韩愈在潮州“不能一岁而归”,不到一年就回去了,似乎不留恋潮州。

  对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韩愈当时的处境。当时的韩老师,52岁了,“发白齿落”,他并不适应当地的热带气候:“毒雾瘴氛,日夕发作”。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是可以理解他的调动请求的。

  当时的宪宗皇帝收到韩愈的信,也很恻然,曾说出贬韩愈的原因:他也知道韩愈是一片忠心,但韩老师不应该骂他短命,《论佛骨表》里论说佛教传入中国前的皇帝都很长命,信佛的皇帝大多短命,这不是骂他短命吗?

  然而,韩老师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归心似箭并不妨碍他为潮州人民办实事。他在潮州不过八个多月,就为潮州的文化事业打好了万世的基业,苏轼说“潮人未知学”,是韩愈命赵德作为老师,普及儒家文化,为潮州印下了一枚灿烂的文化徽章。还有驱赶“害虫”鳄鱼,兴修水利……

  8个月时间很短,可做的事情却可以很多。

  所以,苏轼替韩愈辩解说:“水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韩老师为民服务的精神如同泉水,在哪里都可以随时冒出来,在长安一样,在潮州也一样。就这么8个月,潮州人民感恩韩老师已超过上千个8个月,“一片江山尽姓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