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豆腐干竟能赚上亿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1-08-31

  他在长江岸边生活了47年,南溪县城几乎人人都知道他家有一个祖上传下的宝贝,而这个传家的宝贝和当地的一个产业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郭道福从12岁就开始随着父亲学着做豆腐干,对于制作工艺他早就烂熟于心。有了印章的存在,他更加认定自家的豆腐干才是正宗的南溪豆腐干。几十年来,郭道福重复着祖上留下的手艺,日复一日。

  郭道福有两个女儿,但她们都不愿意继续这门手艺,只有自己和妻子还在辛劳经营着这个老行当。当地倒是有很多年轻人经常登门造访,但郭道福拒绝收他们为徒。

  就这样,祖上传下的这份家业被郭道福夫妇小心地看管着,然而郭家豆腐干名声虽大,却一直还没有脱离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生产规模一直上不去,南溪当地像郭道福这样的小作坊有将近100家,他们生产的鲜豆腐干也只能用来供给南溪当地的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豆腐干生产户:“我们这就是在本地卖的,卖不了多少,卖百十就好了,够稀饭钱就行了。现在越来越不好卖,现在竞争力好大。”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南溪豆腐干在长江沿岸已有了一定名气,当地有个叫邓真戊的人曾在糖果厂当过5年厂长,有做豆腐干的经验,,他觉得可以借助已有得名气,把南溪豆腐干卖出南溪。

  当时邓真戊看准的是成都这样一个比较休闲的大城市,他要把豆腐干做成可以长期保存的休闲食品卖到成都。但当时的豆腐干生产全部是家庭作坊式的,不仅数目有限。而且豆腐干作为一个传统的手工产品,也没有现成的机器可以引进来生产,邓真戊就一边用传统手艺加工,一边不停地摸索新方法。

  随后邓真戊到北京、郑州等地进行了考察,最后终于建成了自己的生产线。但把农贸市场上卖的豆腐干做成休闲食品,在南溪还是头一次。能不能打进成都市场,当时的邓真戊心里并没有底。经过跟成都食品批发商接触后,令邓真戊喜出望外的是,南溪豆腐干借着长达百年的名气一下就在成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

  看到邓真戊把豆腐干卖出了南溪,当地一些有实力的人觉得把豆腐干做成休闲食品,有很大利润可赚。随后两年内,南溪县城出现了十几家豆腐干生产厂家。2003年的时候,邓真戊已经充分占领了成都的豆腐干市场,这引起了成都一家大型食品公司的留意。由于南溪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温度和湿度使得生产出来的豆腐干口感松软,很符合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南溪豆腐干已经有了自己非常成熟的品牌,很轻易就能打开市场。很快,成都的这家公司找到邓真戊,预备跟他合作,条件是要邓真戊放弃自己原来的商标和固有的市场。

  成都公司要求邓真戊贴牌生产,但邓真戊不愿意放弃自己好不轻易建立起来的品牌和市场,更重要的是南溪豆腐干的名气还在不断上升,邓真戊一心想守着这个只属于南溪的产业。双方各怀心思,话不投机,合作宣告失败。

  这个叫唐锐的人原本做豆花生意,他以为南溪豆腐干固然名气大,但是市场占有率依旧很小。就在他为组建豆腐干企业而寻找更大市场时,他听到了成都公司和本地企业合作失败的消息。随后,在南溪县政府帮助下,唐锐找到了成都的吕金刚。

  原本以为自己是豆腐干行业的老大,没想到别人3年时间不到就做出了自己几十年也没做出的成绩,这让郭道福改变了自己固守老手艺的传统观念。现在,他预备借着印章的名气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