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另类主持阿丘励志人物故事(2)

时间:2021-08-31

  类比假喻式口才

  有人说阿丘是演新闻,手舞足蹈,太随意了。喜欢他的人特别喜欢,不接受他这种风格的人则十分反感,正如上面他自己所言,两个极端。对此,阿丘并不在意。他说:

  “别人说我是说评书也好,串场也好,都无所谓,这只是节目制作的一个方式。新闻节目的形式就那么几种:访谈、说新闻、播报。不像文艺频道有很多形式,我们注重的是内容。如果评价自己,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新闻评论员,我做不到,我更像是一个居委会主任,一个旁观者,一个路人,一个带点阿丘自己的戏剧沉淀的、站在新闻窗口旁的文艺人。以文艺的视角看新闻,而我的文艺不是娱乐的。”

  众口难调,要做一档只有“鲜花”没有“鸡蛋”的节目是不可能的。所以,阿丘很坦然。他将自己类比成“居委会主任”、“旁观者”、“路人”、“站在新闻窗口旁的文艺人”,乍听好似“糟蹋”了自己,实则是对自我风格的一种巧妙诠释。众所周知,“居委会主任”行事琐碎,偶尔还有点婆婆妈妈,但居民觉得亲切。阿丘这样类比,他在节目中的作用便形象地传达出来了。这也是类比的妙处,正面解说可能洋洋万言不得要义,但一类比,听众立刻心领神会。

  如今,《社会记录》栏目已有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对此,阿丘毫不“贪功”。他说:

  “我只是节目所有环节中的一个环节罢了,这个环节在节目中最占便宜。所有人的辛苦在我身上收获,所有人的智慧在我身上闪现。很多人觉得我在每期节目最后说的那几句话很到位、很舒服,为什么?因为那是所有人提炼出来的。所以观众有时误解,会非常佩服我,其实他们应该佩服我身后的人。我非常感谢幕后的制作群体,我属猴,我应该就是一只站在巨人肩上的‘老猴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