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是一座军营励志人物故事(2)

时间:2021-08-31

  只要靠近母亲,他往往会出手。一次,正半夜,他屙在了床上,臭气熏天,母亲赶紧过去为他清理。他照准母亲的脸上来了一拳,不偏不倚打在她的右眼上,眼珠顿时突出来,剧痛的母亲倒在了地上。他还要打,母亲大声说:“你怎么还打?我是你娘,是你亲娘!”他这才安静下来。这次让母亲的右眼从此失明。

  起床后,饿急了的他嗷嗷叫着要吃饭,可吃得好好的,把碗一扔;母亲再给他添上一碗,他再扔。一次,母亲偶然把饭菜装在一只搪瓷碗中,他脸上有了笑容。母亲一下子明白了,儿子在部队吃饭用的都是搪瓷碗。

  儿子爱吃大米饭,这也是部队留给他的“习惯”。可山沟里的土家人祖祖辈辈以高粱、玉米为食,不种稻谷。为攒钱买米,她年年都将全家的口粮卖掉一半。口粮不够了,她则领着其他孩子拔野菜、挖葛根作食粮。

  日子一天天在起床号、熄灯号中过去。可有一天,母亲听到一阵“嗒嗒嗒”的声音,一看,这声音是从儿子口中传出的,有当过兵的人说,那是出操号。

  那年,她以政府发给的抚恤金,加上自己另外筹了一部分,盖了一座比过去宽敞明亮许多的吊脚楼,是的,她要建一个“训练场”。她让木工师傅围着吊脚楼建起一米多高的木栅栏,于是形成一个环形跑道。从此,儿子几乎整天都在这个跑道上挥汗“训练”。

  母亲说,儿子是一名军人,要活得干净整洁有尊严。她买了一把剪子和一把剃刀,学会了理发。儿子头发长了,她会选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找本彩色绘图的娃娃书,用鲜艳的画页分散儿子的注意力,然后隔着栏杆慢慢地靠近他,小心翼翼地给他理起发来。即使这样也极艰难,情况好的话,理完一次也得三四天,最长的一次足足理了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