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实的慈禧太后贡献幸运与悲凉的励志故事(2)

时间:2021-08-31

  叔嫂搭台共创新局

  咸丰帝在生命垂危之际做了两项政治安排:一是立6岁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是加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这就是所谓顾命八大臣。

  此时,懿贵妃年仅26岁,漫长的守寡生活从此开始。她在皇叔恭亲王协助下,与东太后一起领着6岁皇儿同治帝共同治理着这个庞大帝国,表面上的辉煌与体面无论如何掩饰不住一个青春少妇的正常欲望。年轻寡妇守的不是大清王朝的江山,而是孤独与寂寞。

  懿贵妃很快被小皇儿尊为皇太后。年轻的皇太后变成了西太后,和另一位年轻的东太后一起掌管着这个国家,她们生命的全部希望也就是这个小皇儿。然而,在传统政治架构下,咸丰帝死前留下了政治安排,八个顾命大臣不仅要辅佐着这个小皇帝,而且还要约束着这两个皇太后。咸丰帝将权力授给了八大臣,而对那个最能干的六王爷恭亲王则排除在外。

  按理说,肃顺可以轻而易举制服懿贵妃,但他太轻敌了,他根本想不到,这个年轻寡妇会联手不被咸丰帝信任的六皇叔恭亲王,几乎没有怎样费劲就将八大臣一网打尽。从此,大清国的政治权力就落入这对叔嫂手中。懿贵妃——此时已被尊称为皇太后拥有最终权力,六皇叔以议政王身份兼管军机处,掌握着大清国决定日常事务的实际权力。

  六皇叔恭亲王确实是一个能干的人,朝廷在恭亲王的建议下,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了洋务新政,大清国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一片生机。

  慈禧太后不仅重用恭亲王,而且大胆起用汉大臣。从1860年开始,中国确实步入一个恢复重振的轨道,正史中的所谓“同光中兴”固然有御用史学的夸张和修饰,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过30年和平发展,确实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军事力量特别是北洋海军组建成军,意味着一个比较强大的中国似乎又要在东方崛起了。

  慈禧太后政治上的成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