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介绍

时间:2021-08-31

  1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

  为此,刘邦命丞相萧何制订一个国家根本大法,使举国上下有法可循。萧何从县吏一直当到大臣,对民情比较熟悉。早在起义军进入秦都咸阳的时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等情况。他奉命后,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参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了《九章律》。

  军事方面也得有个法令。韩信是位卓越的军事家。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刘邦让他制定军法。大臣张苍是有名的历算家,刘邦叫他制定了有关历数、度、量、衡等的规章制度。他还命博士的官叔孙通制定礼仪制度,使君臣之间有了规定的礼节,大家都能遵照执行。刘邦年轻时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了皇帝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太中大夫陆贾喜欢读书写文章,还常常在刘邦面前谈论《经》、《书》。刘邦每天处理政事已经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听多了就感到厌烦。有一次,他骂陆贾道:“我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关《诗》、《书》什么事!”

  陆贾又耐心地说:“陛下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可是能骑在马上治理天下吗?自古以来的圣君、贤王,都要研究治理天下的.办法,文武不能偏废,国家才能巩固。”

  刘邦觉得陆贾说的话有理,便说:“好吧,你既然知书达理,就把秦朝为什么灭亡,我为什么取得天下,以及从古到今朝廷兴亡成败的大事,都写出来给我看。”不久,陆贾写出了十二篇文章。刘邦看后觉得很有启发,就把这些文章编成一部书起名《新琼》。

  刘邦还立下誓约,并叫人将分封功臣的文书用朱砂书写,铸成铁券,把它放在金属做成的盒子和石室中。然后藏在宗庙里面,以便永久保存。

  就这样,刘邦虽然每天忙得一点空闲时间也没有,但离他所要达到的规模还远得很。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介绍

  2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rì bù xiá jǐ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解释】暇:空闲。不:没有 。形容事情繁多,时间不够用。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凡要做的事情,在时间上不足支配,可用此语。

  【近义词】日理万机、日夜操劳、夜以继日

  【反义词】无所事事

  【例句】张老师身兼数职整天早出晚归,真是日不暇给。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介绍

  3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点评

  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朝廷直接统治的领土不过十五个郡,其余的土地都封给有功的诸侯王,几乎恢复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但是,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不这样做就不能换得这些人攻打项羽,不能换得这些人对汉皇帝名义上的承认,也就不能换得统一与和平。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介绍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介绍】相关文章:

1.日不暇给中国成语故事

2.兵贵神速的成语故事介绍

3.介绍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4.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介绍

5.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介绍

6.霜露之疾的成语故事介绍

7.随珠弹雀的成语故事介绍

8.成语故事邯郸学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