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成长的故事手抄报

时间:2021-08-31

  周恩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始人之一,大家想知道周恩来的成长故事吗?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周恩来成长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周恩来成长的故事手抄报

  周恩来成长的故事篇一

  周恩来在少年便胸怀大志,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毕业时,他给同学留下的临别赠言--原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道出了他的理想和抱负。“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写给同学的诗是他对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真实写照。周恩来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不竭动力正是源于对理想的苦苦追求。

  周恩来的少年生活充满辛酸与苦涩。9岁时,生母万氏因病悄然西归,一年后嗣母陈氏魂断梦里。人生最大的痛苦莫够于失母之痛。一颗幼小的心灵承受着两次失母的打击,一双无助的眼睛眼睁睁的看着一位位至亲至爱的人悄然而去。我们不难想象他内心犹如刀割般的苦痛。

  恩来并没有因为母亲的离去而放荡不拘,而他却用稚嫩的肩膀托起这个家,支撑门庭。他开始学会了如何梳理人际关系而不得罪人;他开始学会了如何张罗应酬而不失体面;他开始学会了如何分配家庭开支而不奢侈浪浪费。

  1910年恩来离开淮安到东北堂伯父家定居,开始他的漂泊生活,辗转于东北、天津、日本、法国。在天津南开大学,他受到很好的教育,深受新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开始为寻求改变旧制度而奔波操劳,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图强。

  恩来的少年充满了坎坷与辛酸。在坎坷中,他磨练了他的毅力;在辛酸中,他体验了人生,懂得了忍受。

  恩来在少年踌躇满志,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思想,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自我鞭策。

  周恩来成长的故事篇二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周恩来成长的故事篇三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

  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

  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

  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成长的故事手抄报】相关文章:

1.周恩来成长故事手抄报

2.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手抄报

3.成长的故事的手抄报

4.成长的故事手抄报

5.成长中的故事手抄报

6.周恩来的成长故事

7.周恩来的成长小故事

8.周恩来成长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