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玩笑思维意识流的故事

时间:2021-08-3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当时被那种玄妙的交响乐搅乱了心境。我是音乐的门外汉,平日里也很少把自己沉浸在音乐声中;可是这回不一样了,特别是听到那受伤的天鹅在生命的概念中挣扎,我真的第一次才知道,什么是音乐的伟大和绝伦。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交响乐,喜欢上了《蓝色的多瑙河》,喜欢上了《命运》,喜欢上了《黄河颂》。

关于玩笑思维意识流的故事

  我不能想像那些音乐天才们是用什么来征服人们的心灵,但是我明白,当生命和音乐融合在了一起的时候,这个世界就真的是在一种旋律中展现它无比的魅力。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我知道没有人能够考证清楚;但是我想既然生命就是在一种韵律中畅想未来,那么至少说它和生命是共同存在的。

  面对世界,我们需要进行理性思维的事情太多;也许做为物质世界的一切元素就应该是生命不可替代的基础;可是自从我喜欢上了那些让人心灵不得不震撼的音乐之后,终于发现,生命其实不能只用物质的概念来解释。也就是说,世界都成了一加一等于二的规律,那么世界到底还能有多少美丽动人的色彩呢?

  记得曾经有人问过我,音乐到底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呢?当时我没有回答,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能耐,关于物质和精神同样没有那样的能耐。但是音乐是存在的,它似乎正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不过,当它释放出能量的时候,我们似乎又没有办法去说明,它到底是怎样的真实。

  人们知道,莫扎特是音乐大师,可是有谁知道他能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那些伟大美妙的音乐篇章。一个没有听力的人,可以理解音乐;这在常人来看,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它却是真真实实的发生了。说到这里,我有时候也就开始玩笑自己的思维,难道说音乐不是声音的艺术?难道说音乐就是一种心灵中的理念?

  我经常听人说,什么是文学?什么是音乐?有人说,文学是人学;有人说,音乐是来自心灵的声音。我其实一直在努力,想努力弄明白,文学和人学的关系;但是好多年了,到了今天,我还是不知道文学和人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只是知道,《荷马诗史》让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个英雄的时代,让史前期的伟大变成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形象。还有莎士比亚那幕幕话剧,似乎它不再是解读一种社会,到象是给我们在诉说一种生命的象征。《浮士德》可以把人变成魔鬼,因为世界需要魔鬼。当然了,《浮士德》在成就歌德的时候,好像成就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那个时代。

  太多了,太多的文学形象已经不是那一个人的功劳,到象是我们这个世界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存在。《少年维特的烦恼》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了许多人一生的爱好和追求。《阿Q正传》也许在当今中国比在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更加比比皆是。也许文学不是音乐,也许音乐就是来自心灵一个纯正的符号和概念。所以说,到底什么是音乐呢?让我说,音乐就是生命里一种渴望和企盼的追求。

  解读文学,也许需要的是一种关于生命的社会意义的思考;可是解读音乐,也许就是纯粹的心灵感悟了。有时候我也就纳闷,本来对乐理一窍不通的人,为什么可以在听到一段美妙旋律的时候,会心潮澎湃,甚至会热泪盈眶?难道说我们的这个世界里还真的有无声的震撼,无声的交流,无声的生命体验。

  看来是有的,不然没有文字,没有形象的音乐为什么会在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的的语言中互动互流呢。我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伟大的音乐家,因为他们完全的可以抛开世俗的偏见,完全可以不去在乎社会和那种社会所带来的思维羁绊,特别是不用去顾及那些无聊的所谓意识形态。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总是觉得,文学是不幸的文学,音乐永远都是幸福的音乐。也许是因为历史中那些走进文学殿堂的人最后都用自己的生命和世界乃至于和自己生活的社会开了玩笑;而音乐却是让自我的生命在一种欢乐的氛围中从自由走向必然。

  屈原成就了《离骚》,但是他没有能够拯救自己的'生命,在一腔愤怨中走进了汨罗江。莫泊桑,号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可以让自己的《羊脂球》世代相传,但是他却没有办法解脱自我,而是在三十六岁的时候,饮弹自亡。还有一代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谁能想像,他在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竟然还要离家出走,最后可怜的死在一个小火车站里。

  为什么文学可以拯救世界,拯救人类,却不能拯救自己呢?!我曾经想像过,约翰。斯特劳斯可以指挥一台光是副指挥就有一百人的交响乐团,在演奏他写的圆舞曲,那是多么雄伟的场面,那是多么自豪的场景。也许音乐就是这样,它是用生命的理念来激发生命的潜能;而文学则是一个个体的人用自己生命的真实写照来向世界诉说一种理想。

  音乐是伴随着生命的脚步进行生命的展现的;可是文学却是在一种社会的羁绊中进行着艰难的演化,让人们在一种无法平静的心态中去诉说社会的意义。听过《命运》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生命在一种心境的调节中逐渐走向理想的彼岸。还有那《蓝色的多瑙河》,它所展现的已经超越了听觉的界限,展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就是能反映生命本质的画面。但是文学就不是这样了。当我们在《哈姆雷特》中看到那种生命的不幸,心灵受到的冲击恐怕比哈姆雷特本身还要剧烈许多。

  文学的本质也许就是这样;当年不是有许多年轻的人在读了《少年维特烦恼》以后,去效仿而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有鲁迅的》《阿Q正传》在报纸上刚一连载,就有不少的人开始恐慌,好像觉得那阿Q就是在说他自己。逼的的鲁迅先生不得不在报纸上公开澄清和说明。文学就是用形象在诉求社会,在社会的现实中让人们把一种希望容进理想之中;但是音乐就不一样了,它是在唤醒心灵中沉积的生命能量,它是生命的声音和生命自身进行对话。如果说文学是历史和故事,那么音乐就是时间和光阴。

  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文学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支柱;尽管我们今天可以用传统的政治甚或是政治的理念来填充人们的思想;甚至我们也可以用宗教的枷锁把人们的精神限定在一种理想的空间之中;但是,如果我们把生命和历史一样来看待,那么历史和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就是一种文学的意义。

  也许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本书有时候可以创造一个时代;一本书有时候能够影响好几代人。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恐怕不单单是一本文学名著所起到的作用,它给中国那个时代的影响大概是划时代的,可以说,对那个时代,乃至于后来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说,文学在塑造一个时代的过程中,它的力量和作用也许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述的。当然了音乐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样的。

  在中国,我们知道《国际歌》的力量,我们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知道《黄河大合唱》;知道在那个时代曾经鼓舞了无数人们的歌曲,它们的出现,它们的存在,它们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丰功伟绩,恐怕是不用我们去诉说大家心里也会明白的。所以说,因为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所起到的作用,那是和生命的原始力量相匹配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音乐和文学放在同一个层面上来理解,也许就会发现,世界是属于音乐的,而文学则是属于社会的。尽管说它们之间好像有着某种联系,可是这样的联系在人们精神世界里的感悟和作用却是有着千差万别的。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音乐和文学的殿堂里来回穿梭,不知道为什么在喜欢了多少年文学之后,突然觉得音乐也是一种荡涤人心灵的良药。好多年了,虽说文字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要想让它融入我的生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我不懂音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恰恰就是因为不懂音乐,才觉得音乐是来自生命的声音,是来自心灵一种无形的呼唤。

  我现在每天的思维就好比和音乐与文学的散射一样;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应该把自己的心灵在一种无为的情景中进行净化;可是当我每天走进现实,走进生活的时候,发现心灵中的许多东西并不是来自于文学和音乐。前几天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写了点闹心的文字,其实没有什么刻意,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让刻意的朋友不乐意了。是的,我知道,自己进不了什么圣洁的殿堂,自己顶多也就是俗人一个;虽说我也听音乐,可是那种音乐的美丽永远是属于音乐,和我的心灵无关。还有文学,我一直想让文学的力量升华我的人格,但是到了今天,我还是小人,因为我没有办法逃脱俗心的羁绊,还是在小人的圈子里接受小人的挑战。也许这是我的宿命,也是生命的悲哀。

  我还会喜欢音乐的,尽管我知道我还不配。我也会一直喜欢文学,尽管还要和阿Q为伍!

【关于玩笑思维意识流的故事】相关文章:

1.总统开国际玩笑的故事

2.关于开玩笑的英语常用语句

3.关于马三立的意识流励志故事

4.玩笑经典故事

5.触发你商业思维的故事

6.思维方式决定成败的故事

7.意识流七号的诗歌

8.意识流一号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