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例构建语文课堂

时间:2021-08-31

  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是历史的积淀,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相传,每个故事都深刻隽永,言简意赅。教材中出现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学生早已看过,听过,而且基本都能将大概意思陈述出来。面对学情,我们的课堂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怎样的程度,了解学情,研究教材,领悟意图,适时适地地改变策略,才能使课堂有效,高效,有魅力。

 以故事为例构建语文课堂

  一、辩论,揭开故事的价值取向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学生一读就懂了,而挖掘其隐藏的道理,学生却很难一下子找到靶心:即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为了使学生能够透过语言文字看深层,我挑起了话题:楚国人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接着又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你觉得这话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把全班分成了正反两方。

  正方:我认为楚国人的话讲得非常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商不奸,他很聪明,能够找准时机,将自己的物品抬高到巅峰的地步,智慧!

  反方:楚国人固然是智慧,但是他把自己的话说得太绝了,他说坚固得很,锐利得很,使得自己如站悬崖顶上,危机重重。

  此刻我不禁拍案叫绝,孩子的眼睛多么锐利,一下子找到了文章的中心,楚国人的话语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话不多却很精准,它暗含了商业学问,我没有发表任何言论继续倾听孩子的辩驳。

  正方:“坚固得很”“锐利得很”这话足见楚国人是下了一番工夫,在如此嘈杂的市场上,他的话不多,但却能让所有人一听都记得。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广告效应,广而告之,也许有人今天没有买到,他明天还会买,甚至有人还会将楚国人的话传给更多的人。他的话又何错之有呢?

  有孩子站起来补充道:楚国人为了将自己的盾说到无懈可击,用矛进行对比,说矛时也是如此,这样他的盾、矛都是天下无双,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反方同学想据理力争,但还没有把握抓住语言的最佳契合点,正方看似胜券在握,然而就在此时却出现了最精彩的一幕——

  反方:这个同学说得一点都不错,楚国人极力举荐自己的矛、盾,说到大家啧啧赞叹,如果说他所夸的两句话是在不同的时候或是不同的地点,一句在昨天,一句在今天,他的话可谓妙不可言;或是一句在城东,一句在城西,他的话也是锦上添花,可是大家看开篇第一句话:“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这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这样他的话不就前后矛盾了吗?

  不低估孩子的能力,在辩驳中文章的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了,回归文本,追究根源。没有过多的解释,孩子就明白了:矛盾往往指的是言语、动作的前后所发生的抵触,重在前后的对比,当单独时一切都可成立,但是一旦结合为一个整体时就应考虑周全。孩子们也清楚了在以后的行动、说话时都应注意不要前后矛盾。

  二、编剧,还原故事的本真魅力

  在教学《滥竽充数》时,我改变以往逐字逐句教学的方法直接改写。为了使学生涌起编剧的冲动,开课时我说:“我将在本班征集一部《滥竽充数》的剧本,准备在下周中队活动时排练,请同学们看看原文可以改编成几幕剧,重点在哪个字眼上下工夫。”交流的时间很短,接下来学生的剧本可以说原汁原味,但又极富个性,将人物形象活脱脱展现了出来。下面是几个片段。

  看皇榜时

  南郭:(挤进人群,瞪大眼睛,口水直流。)

  (抓耳挠腮,愁眉苦脸。)那么多银两,可我南郭不会吹竽啊!

  (喜上眉梢,扯下皇榜,上前报名。)装模作样我不是最会吗?

  众人张望,不觉疑惑。

  进皇宫路上、表演时

  生1

  路上

  南郭:(穿得破破烂烂,东张西望,贼眉鼠眼,轻手轻脚,看到侍卫点头哈腰,自言自语)我今天可不能有任何闪失,不然可是要掉脑袋的。

  众人不屑,不予理睬。

  表演时

  南郭:(故作镇定,实则手忙脚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居然学得有模有样。)我南郭就是有点小聪明,什么都难不倒我。

  众乐师:(摇头晃脑,入情入境吹竽。)

  学生的剧本,紧扣了文本中的字眼“混”“装”等,把文字内在的语言魅力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逼真地勾勒、展现了出来,放大了画面,理解了内容,感悟了形象,明白了事理,导向了行为。

  三、品析,领悟故事的语言艺术

  故事的语言看似浅显,细细品味大有文章,不仅要知道内容、形式,更要学会运用。《嫦娥奔月》中“奔月”这一段描写,文字优美,加上一幅插图,给人无限遐想。为了使学生在感知美的基础上更能学会运用,我提问:“你觉得这段文字哪些地方描写特别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这段文字为了表现嫦娥奔月的优美情景,用了一系列的叠词“飘飘悠悠”“碧蓝碧蓝”,相比于“飘悠”“碧蓝”单个的词,更让人感受到嫦娥奔月时随意飘飞、轻盈优雅的美,有了夜空的衬托,这一幕就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间,挥之不去。

  师:多么巧妙的用词,叠词的运用更增强了情感,以后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不失时机地运用叠词增强表达效果。

  生2:文中“飞”一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开始是“飞了起来”,再是“飞出了”,紧接着是“飞过了”,最后是“飞去”,整个嫦娥奔月美景就像一幅流动的画一样徐徐飘来。

  师: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语义会有变化,阅读时要细细揣摩。

  通过这段话的细细品味,嫦娥的形象更鲜明了,正直、自我牺牲精神已烙在心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知晓了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境。

  四、创编,拉近故事与生活的距离

  故事,孩子爱读,爱听,爱讲,也爱创编,教师可以将课堂的`内容进行迁移、创新,让学生在巩固中得以运用。在学完《伊索寓言》后根据教材的要求“我读书我快乐”,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集》,读后学生知晓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狼、驴子等,而且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些动物,他们之间可能发生什么事,开始简单说,逐步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讲具体,讲形象,最后将道理融人其中。

  在孩子的口中,每个动物都是生活的化身,有自己的影子,亲朋好友的原型,理想形象的追求。也许原来狐狸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无恶不作、奸诈贪婪的家伙,可有些孩子就将它的形象逐渐美化;羊保持着善良,而且变得聪明机智,不再容易上当受骗,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灵也是向着“真善美”发展的。什么样的孩子说什么样的故事,一切都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孩子创编故事的同时,也是诉说心声的时机,有些平日里不敢或不好意思说的都可以将它变成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

  故事教学有切实有效的方法,不变的永远是追求孩子最大、最优的发展,变的就是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规律、年龄特征等)出发,制订合理、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采用简洁、综合、实效的学习方式,采取适当、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

【 以故事为例构建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1.以欧阳修为例

2.编剧如何构建一个好故事剧本

3.翻译与诠释:以《华严》数偈为例

4.以《边城》为例,浅谈中西审美之同一

5.以将进酒为例的课堂实录

6.以《雨巷》为例,谈新诗的分层解读

7.语文课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后反思

8.《边城》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