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故事大全

时间:2021-08-31

  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分享了关于古代名人的故事

历史名人故事大全

  王献之勤勉承父艺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他的父亲很喜欢他。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很小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坚持天天写字。

  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父亲在他身后看了很长时间,他一点都没有察觉。王羲之悄悄伸过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笔端,紧接着用力向上一提。王献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写字上,根本就没有想到父亲会来抓他的笔。

  让王羲之高兴的是,笔并没有从他的手中抽出。他看到儿子写字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笔握得牢,手下有劲,认为他一定能够练出一手好字。为这事,他欣喜地夸奖了儿子。

  王献之的字有了长进,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很多字,其中一个“太”字漏掉了下边的那个“点”,他放下笔走出书房干别的事去了。父亲来到儿子的书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写的字,当他看见了这个疏漏,就顺手提笔将这一“点”补上去了。

  不一会儿王献之回到书案,拿着这些字请他的母亲来评价。母亲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你的字写得还可以,但还透着稚嫩,只有这一‘点’,倒像是你父亲写的。”

  说完以后,她的手指落在了那个“太”字的下边。王献之仔细地比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这一“点”当初忘了写上去。他猜想是父亲给他补上的,脸马上就红了。找到差距后,他打消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从此以后练字就更加刻苦了。

  为了激励王献之持之以恒,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你的字也就练得差不多了。”

  王献之遵从父亲的嘱咐,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写干了十八缸水,终于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孔子音乐养成法

  颜徵在是孔子的母亲。由于她教子有方,培养出了万世传颂的孔圣人。

  孔子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在孔子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让儿子自己玩弄。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人们说: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让孩子早点接触礼仪、音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子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

  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孔子成人以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把音乐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了三个月,整日沉醉其中。他说:“真没想到音乐的感染力有这么强!”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他弹一支名曲,连续将它弹了十天。

  师襄子让他换个曲子,孔子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支曲子,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可以弹别的了。”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孔子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依然在弹那首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说:“你已经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换一支曲子了。”

  “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孔子说。 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终于停下不弹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向远方望去,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就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子对音乐执着的精神。

  从此,孔子更加刻苦地学习音乐,他能从音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子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用到音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他从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想:音乐调节好,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

  在音乐的启示下,他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为政一定要以“仁”为核心,以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主体。这就是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中的内容。他的这一套儒家学说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聪慧,十六岁来到京都长安。为了提高写诗的水平,曾亲自去拜访享有盛誉的老诗人顾况。

  顾况是位性情开朗的人,初见白居易其貌不扬,再一看他送来的诗稿上的落款:居易,便开玩笑说:你叫居易,长安这地方米贵,居住起来可不易呀!

  老先生边笑边翻白居易的诗稿看,当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心中一动,赞叹道:“好诗里好诗!”又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般好诗,在长安居下去,也不难了。”

  白居易初到京都,便崭露头角,并非偶然。他是一位极勤勉的青年诗人。据他写给元稹的信记载,他从小立志“为云龙,为风鹏”,干一番事业。为了实现他的宏图,他“苦节读书”,白天学习做赋,夜晚刻苦读书,中间抽时间学作诗,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于念书吟诗太勤,口舌磨出了疮;由于日夜秉笔挥写,臂肘磨出了硬茧;由于埋首案犊,身体显得清瘦,由加熬费精力,未老而齿衰发白,由于读书太多,眼睛常常发花。他虚心求学,“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一年春天,白居易与元棋等人一起骑马游春,两人以对诗为游戏,你一首,我一首,竟然自“皇子破”至“昭国里”二十里之间,途中不断地此唱彼和。一起游春的好友樊宗宪、李景信想插话、吟诗,也没有机会。他们对白、元的诗才真是赞佩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