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时间:2021-08-31

  通过读历史故事,可以让人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应该选取什么样的人生榜样,树立怎样的人生志向,如何修炼人生的品格。读历史故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常读古人的事迹,自然就生起仰慕之心,久而久之,人的气质就会变化。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一: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决定楚国命运的大战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

  项羽首先率领部队突击前方的韩信部队,项羽凭借一贯的勇猛,击败了韩信的先头部队。项羽全力追击,但是韩信的部队败而不乱,反倒是项羽的部队在追击中阵型有点散了。由于孔熙、陈贺从两翼包抄上来,后面跟着的是彭越、英布和刘邦的部队,态势变得对项羽非常不利。项羽的反应非常快,他见一时不能摧毁韩信的中央军团,而自己却又被包围的危险,就立即下令撤退。但是,这时项羽的部队已经被包围了。被包围在垓下,项羽纵然勇武也无计可施

  韩信为了能够更快的瓦解楚军的士气,使出了“四面楚歌”的方法,让士兵们在包围圈外吟唱楚地的歌谣。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这就样,楚军战士们听到楚歌后,都倍感思念自己的家乡,加上连年作战,本来已经是身心俱疲,士气低落,现在听到四周的楚歌声,于是开始了大量的逃亡

  项羽听到楚歌声后,也大惊失色,心想:难道楚地已尽失?他半夜里地来饮酒,对着自己的心爱的女人虞姬,对着自己心爱的坐骑乌骓马,唱出了被后人们传诵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听了,满眼泪水,也唱道: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此时此景真是悲凄,项羽如此人物,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旁边的人无一不是潸然泪下,为了不拖累项羽,虞姬当场横剑自杀。

  当虞姬了结了自己的性命后,悲愤的项羽率领骑兵连夜突围,却不幸误入沼泽地。当他到达东城山头时,被灌婴的5000骑兵团团围住。此时,项王身边只剩28名随从。他把28人分成四队,分别向四个方向突围,最后推到了乌江边上。乌江的亭长已经给他准备好了渡船,建议项羽立即渡江。他说:江东地虽小,也足够大王称王了,况且现在江上只有这一只船,谁也没办法追上你。项羽大笑说:我项籍带领八千子弟渡江,今天没有一人能够回来,还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他把战马送给了亭长,和随从一起与汉军短兵相接,斩杀了汉兵数百人。项羽突然看见汉兵中有一个旧相识,就对他说:“汉王为购买我的人头出资千金,悬赏万户侯,我把这个好处给你吧。”说完拔剑自刎。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二: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三:焚书坑儒

  秦始皇憎恶儒生引用诗书来反对秦的法律,于是焚毁诗书,坑杀儒生,对中国文化带来极大的摧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议依据古制,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秦始皇采纳其建议,下令除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凡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等均限期交出焚烧。此外还规定偶语《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诛,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30日不烧,黥为城旦。

  焚书对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极大的破坏。次年,为秦始皇寻觅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卢生,因难以继续行骗,便以始皇贪于权势,未可为求仙药为由,相约逃亡。秦始皇闻讯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乱黔首,于是下令御史案问诸生,受株连的儒生达460余人,全被活埋于咸阳。焚书坑儒暴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相关文章:

1.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

2.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3.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4.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精选

5.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6.寓言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7.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8.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