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北京的天气,真可谓:秋高气爽,气温宜人。伴随着中秋佳节和国庆的临近,好像喜事、高兴的事也不期而至。
前几天,一位好友乔迁之喜,大家看看他的新居,暖暖新房、沾沾新气,品茶闲谈之间,才知道好几个朋友有喜事。弄瓦之喜[古时候,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弄璋、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男孩弄璋、女孩弄瓦,是古代男女分工的象征形式。]、新婚之喜、孩子金榜题名之喜、单位来了新领导之“喜”,等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大家一起沉浸在这些“之喜”的幸福之中。
今天,中秋佳节,二姐夫的儿子结婚。我和媳妇、儿子一起参加了孩子的新婚之喜,同时,也算和岳母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过了一个幸福的中秋节!( )
看着孩子简约而又喜庆的婚礼,我在慢慢地回忆着我们当年的新婚之日,细细品味,也很是幸福呀!一晃,二十一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岳母已年近八十,身体很硬朗。婚礼快结束之际,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围着老人家有说有笑,目的是让老人高兴,老人高兴了,我们一起也高兴了,这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离开婚庆的地方,媳妇驾车,我和儿子坐在车里把岳母送到家,安顿好岳母,我们离开了。回家的路途,北京交通台FM103.9频道播出的全是中秋佳节的话题。对于在外工作的我来说,真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
“今天天气真好!”媳妇的话,把我从交通台的“佳节话题”和“思亲”之情中拉回,抬头看看车窗外面的天空,清空很多里!天空湛蓝湛蓝,一丝白云都没有。交通也很畅通,不像以前重大节日前和期间,到处都是外地的车辆,北京的交通几乎陷于瘫痪的状态。这样的晴空,这样的交通,也是很幸福的呀!这还真的得感谢“八项规定”。
下午五点左右,回到家院子里,媳妇和儿子回家,我到附近的农贸市场简单买些中秋赏月的果品。市场的物品丰富,价格不贵,两斤毛豆七元,五个玉米四块钱,极品红富士十元钱买了两个,原生态的`向日葵五元一个,再买了些黄瓜、西红柿之类的花了十几元钱。走出市场,近旁边搭了一个帐篷,专卖“稻香村”的月饼,我靠近看了看,有标签上写着“传统月饼”,十二元买了三个(一个豆沙的、两个五仁的)。所有中秋赏月之物不到五十元,便宜,也觉得幸福呀!
回到家里,放下东西,媳妇已经给我沏好了茶,喝了一口,真解渴!这一天觉得幸福满满的。
稍做休息,打开电脑,查看一下网上信息,正好看到了一篇关于幸福话题的文章。借着今天幸福的感受,认真地阅读这篇文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生霍华德·金森1988年在他的毕业论文《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中揭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这个结论基于5200余张有效问卷中的“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121人回答问题所得,占样本总量比例约2.35%。这121人中,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另外71人属于平凡者,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
由于这个结论,他的论文被导师评为“优”,并且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爱德华·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
【幸福密码-生活故事】相关文章:
4.诗歌: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