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人故事

时间:2021-08-31

  大家在阅读外国名人们的故事的时候,常常会以此来勉励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像这些名人一样勇往直前。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外国名人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外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篇一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夜。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外国名人故事篇二

  卓别林小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学校组织合唱团,卓别林却落选了,他很沮丧。一天在班上,卓别林背诵了一段喜剧歌词,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老师说:“虽然你唱得不好,但表演很有幽默的天分。”

  后来,父亲早逝,母亲患上严重的精神病。为了生计,卓别林四处到剧院打听,希望能演上一个角色。一天,伦敦一家剧院要上演一出戏,剧院老板答应让卓别林演一个孩子的角色。演出并不成功,《伦敦热带时报》在批评该剧的同时却说:“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该剧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以前我们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看到他不凡的成就。”

  后来,年轻的卓别林获得了一个去美国演出的机会。不巧的是,这次演出没有引起任何轰动,然而美国的《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时说:“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

  多年后,卓别林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我想,除了天才与勤奋之外,他的成功与年轻时候宽厚的社会氛围是分不开的。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欣赏是另一种必要的阳光。这一缕纤细的阳光,能使将要跌入生活暗处的人,及时得到一丝光亮的指引,获得前进的勇气,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从而最终引领他走到明媚的未来。而实际上,做到欣赏又是那么容易,只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能有一句肯定的话就足够了。

  外国名人故事篇三

  瓦特出生在英国一个平民家庭。小的时候,他身体非常虚弱。7岁了,瓦特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个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瓦特羡慕极了,因为经常生病,瓦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幸运的`是,瓦特有着一位聪慧善良的母亲,母亲不愿让儿子把时光都虚度了,她利用空余时间教授儿子读书写字,观察自然,还鼓励儿子动手做各种小玩具,培养孩子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瓦特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里的地板上、壁炉上处处可以看到他验算的习题。瓦特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任何玩具到了他手上,他总要把零件一个个拆下来,弄个明白,再按照原来的模样依次安装好。时间一长,他成了修理玩具专家,邻居小伙伴的玩具坏了都来找他,经瓦特那么一鼓捣,玩具马上就修好了。

  瓦特11岁了,他实在太想到学校里去学知识、学文化了,父母见他要求强烈,只好答应了他。

  瓦特进入格林诺克的文法学校学习,他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可是他身体实在太不好了,没有坚持到毕业,他就不得不退学了。

  重新回到家里,躺在病床上,瓦特不肯让光阴虚度,他在养病期间阅读了有关天文、物理、化学的许多书籍,还自学了好几门外语,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瓦特渴望学习,虚弱的身体阻碍了他迈进学校的大门,而经济贫困迫使18岁的瓦特出外打工求生。在以后的日子里,瓦特碰到了无数困难,走尽了人生坎坷,永不磨灭的却是他好学的精神。无论走到哪里,瓦特最不能忘的就是他的学习,勤奋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瓦特成为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人。

【外国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1.外国名人故事50字

2.外国名人故事100字

3.名人故事:外国名人的狂语

4.曼奇的路外国名人故事

5.垃圾天使外国名人故事

6.川端康成的四个千代外国名人故事

7.外国名人故事:华尔街“魔法师”道

8.外国名人故事:从失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