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学雷锋,服务社会,弘扬新风,帮助他人,完善自我。下面我们为你带来雷锋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唱雷锋,学雷锋,雷锋永远记心中。”当80高龄的朱光斗精神抖擞地走上湖南卫视的舞台,挥动起他手中熟练的快板,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作为中国传唱雷锋的第一人,朱光斗的学雷锋快板书影响了众多中国人。
2012年3月14日下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部呼吸科病房,记者再一次采访了朱光斗老人。他说,连日的奔波劳累,诱发了严重的哮喘病。等康复出院后,他还会继续传唱雷锋。
作为沈阳军区文工团曲艺作家,朱光斗和雷锋先后有过多次面对面的接触。第一次是1960年冬天在沈阳军区的八一剧场,听雷锋痛哭流涕地讲述他的苦难家史,台上台下一片哭泣声,朱光斗连夜赶写了一段快板《雷锋的苦难童年》。
和雷锋的第二次接触,是1962年2月在沈阳军区俱乐部休息室。朱光斗为了挖掘创作素材,便主动向雷锋详细地询问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并说:“有时间我一定去你们连队好好写你。”雷锋说:“我没啥可写的,可以写写我们汽车兵。”
雷锋因公牺牲后,他潜心创作,很快写出数来宝《学雷锋》,稿件中精心安排了苦难童年报名参军、写日记、练投弹、做好事、节约箱、学“毛选”等具体情节。很快,他和范延东在八一剧场表演的数来宝《学雷锋》传遍大江南北。
生命不息,传唱雷锋精神不止。50多年来,朱光斗传唱雷锋,有请必到,随叫随到。离休后,主动加入干休所的学雷锋小组。光这几年,他参加的'相关活动就有三四百场之多。
2012年3月8日,沈阳解放军202医院干部病房,81岁高龄的陈广生摘下氧气罩接受媒体的访谈。
作为第一个写雷锋、对雷锋故事了解较多的作者,陈广生参与创作了《雷锋的故事》《伟大的战士》《雷锋传》等书籍和文章。那些年,陈广生跑遍了雷锋生前生活过的地方,几乎采访了和雷锋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光是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他就去了11次。
1960年的1月8日,那是雷锋到部队的第一天。陈广生作为团俱乐部主任主持欢迎新战友大会。部队首长问雷锋叫什么名字时,他响亮地回答:“雷锋――打雷的雷,冲锋的锋!”雷锋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一句话还没讲完,一阵风把他手中的讲稿吹乱了。他索性收起讲稿从容发言。
同年4月,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他勤俭朴素、助人为乐的突出表现引起了团党委的重视。陈广生主动申请了解雷锋的情况,最后以雷锋自述的形式整理一份雷锋模范事迹材料。雷锋认真地修改了材料,并把标题改成了《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
随后,他又专程到鞍钢、弓长岭了解雷锋参军前的情况,在1961年2月写成了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向阳坡上长幼苗》。雷锋因公牺牲后,陈广生细心阅读雷锋的日记,把《向阳坡上长幼苗》改写成《毛主席的好战士》,这就是《雷锋的故事》雏形。
50多年来,陈广生先后出版有关雷锋的书籍17种,发表了有关雷锋的通讯、散文、报告文学、诗歌、评论70多篇。陈广生的老同事王笑竺为他赋诗道:“从容大半生,挚意颂雷锋,笔端溢心血,挥洒筑长城。”
一天,雷锋因共登上了从抚顺到沈阳的列车。你看他,以上车就忙个不停。他主动帮列车员扫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给旅客倒开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一会儿,就忙得满头大汗。别人叫他休息,他总说不累。
到沈阳站换车的时候,雷锋在车站内发现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因丢了车票而焦急万分。他急忙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这位妇女是从山东来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雷锋就安慰她不要着急,并领着她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车票。大嫂接过车票,热泪夺眶而出。
又一次,雷锋到丹东作报告回来,早晨5点钟到沈阳换车回部队,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老大娘,拄着棍、背着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雷锋迎上去一问,知道大娘从关内来,是到抚顺去看儿子的。雷锋立即把包袱接了过来,一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你到抚顺去。”
老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上车后,雷锋给老人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身边。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老人说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老人没有来过抚顺,还不知道儿子住在哪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雷锋。他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写的是“抚顺市XX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迫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到儿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
火车进站后,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帮助老人找到了儿子。母子见面,老人的第一句话是:“儿呀,若不是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儿子拉着雷锋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雷锋的故事动画吐槽】相关文章:
3.雷锋的故事 动画
4.雷锋的故事动画
5.雷锋的故事吐槽
8.雷锋的故事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