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故事:大渡寻英(3)

时间:2021-08-31

  17勇士的说法最早来自于《战士报》

  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通行的正式党史军史中,都采用了17勇士一船渡河的说法呢?这个依据就是一八六期《战士报》的原始文件。本报记者仔细研究了一八六期《战士报》。不足十六开版的油印小报上,关于渡河的过程只有“我‘牲’部一个猛冲和17个红色英雄冒险渡河,即将河两岸敌人全部击溃”寥寥一句。也许当时的写作者不了解孙继先临时决定亲自率领第二船的情况。在战争的紧急情况下,报纸出一些遗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就是这一八六期《战士报》,刊头刻印的出版日期就是错误的,竟然写的是“1935·5·3”。而据考订,这期报纸的出版时间应该是1935年6月3日。(也有一说,认为刊头的日期为农历——编者注)

  记者相信当事人孙继先将军的说法是第一手资料,是可信的。但是,由于17勇士后来都没有找到下落,使得孙将军的回忆缺乏旁证。本来有一个人,是可以对这一段历史作出证明的,那就是这场战斗的战场指挥员、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将军。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杨得志将军在解放后对这段历史的回忆也有相互矛盾之处。比如,杨得志在《星火燎原》上发表的《强渡大渡河》一文,被视为描写强渡大渡河战斗的权威性的历史文献,影响极广,其中就采用了“17勇士一船渡”的说法。而杨得志晚年的回忆录《横戈马上》一书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18位同志分两批强渡大渡河的情景,与孙继先的回忆可以相互印证。在《大渡河畔英雄多》一文中,杨得志更是认为“正确地说应该是18勇士(其中包括营长孙继先同志)。”

  孙东生回忆说,关于强渡大渡河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父亲在世时他们曾多次问起,父亲是这样回答他们的:“强渡大渡河的战斗经过,我的回忆录中已经阐述清楚,至于自己算不算勇士,没有必要去争论。革命战争中无数先烈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有些同志牺牲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们这些幸存者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应该说在长征路上英勇战斗的红军战士人人都是英雄,个个都是勇士。”

  孙将军虽然这样表示,然而我们的党史研究部门,是不是有必要对历史的真实负责,对这个问题做出更加详尽、更有说服力的调查和结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