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死系列故事

时间:2021-08-31

  有位周先生,温州人,五十多岁了,患了肝癌。他去医疗条件好的上海大医院治疗,医院的某名医向他推荐了“介入疗法”。

  听到名医讲的做了介入疗法后,肿块儿就会慢慢缩小,然后便可以通过手术将缩的很小的肿块儿切除,病就好了。既然介入疗法有如此神奇的疗效,周先生痛快地接受了名医的建议,尽管治疗费相当不菲。

  介入治疗结束了,周先生还真的“好”了些许:影像检查的结果显示,肿块儿确实小了,而周先生的精神也挺好的,因为他心里充满着治愈疾病的希望。

  上海名医对周先生说:“在你们老家的某医院有一位医生是我的学生,他的手术水平比我高,你还是回老家去找我的学生做手术吧。”

  听了人家的好言相劝,周先生即打道回府,找到了上海名医的学生继续治疗。

  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周先生的意料,他做了手术后不到一个月,病情加重了,出现了腹水,而且长得越来越快。到了这种情况下,神仙都没有太好的办法了,结果不久之后,周先生含恨离世。

  那位上海名医是精明的,他把握的时机恰到好处:介入疗法结束后,立即劝导周先生转回老家去做手术。如此一来,他给患者做的介入治疗就是成功的病例——肿块儿变小了,有患者的影像结果及报告为证。

  上海名医还是仗义的,他没有忘了给自己的学生“分得一杯羹”:他在周先生身上挣足了做介入的钱,将做手术的钱留给学生去赚吧。

  有句成语叫做“庸医治驼”,描写了古代的一个庸医治驼的故事:这个“庸医”擅长治驼,用两块门板硬生生地将驼子压直了,而驼子却死了。庸医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只管治驼,其死活与我何干?”

  现代的“名医”只管介入成功与否,而不理会患者是否真的治好了病。

  在古代“庸医”和现代“名医”眼里,治病的对象就是“病”,而与“病”的载体——人没有关系。怪哉!时隔数百年,“医”们的认同依然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