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5)

时间:2021-08-31

词曲

  词是伴随着新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一种新兴的音乐文学,与乐曲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词初期的功能是人乐歌唱,需要按乐谱填词,因此作词又称为“填词”、“倚声”、“依声”。在创作上则要求:一、每首词要选择一个词调。词调就是歌唱的乐曲。二、根据乐曲的段数,词分成二片、三片或四片。三、根据乐曲乐句的参差,词也为长短句。四、词必须讲求平仄声韵,以配合管弦,合于歌唱。总之,每一词调的片、句、字数及声韵、平仄都有一定的规定,这就是所谓“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词律。词,因由诗歌发展而来,故又称“诗余”(如《双溪诗余》);因其先有曲后有词,故又称“曲子词”(如《敦煌曲子词集》);因其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因其能合乐歌唱,故又称“乐府”(如《东坡乐府》)、“乐章”(如《苕溪乐章》)或“歌曲”(如《白石道人歌曲》)。还有称为“雅词”(如《紫微雅词》)、“琴曲”(如《静志斋琴曲》)等名的。

  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人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北曲”又称“元曲”,因产生于元代配合北乐故名。北曲包括“散曲”和“剧曲”两种性质不同的文体。“散曲”是一种配乐可歌的诗歌,“剧曲”是一种以曲词为主又有说白、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戏剧,故又称“杂剧”。“南曲”产生于宋代,配合南方音乐。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词的分类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十六字至五十八字以内的词称“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一字以内的词称“中调”,九十二字以上者称“长调”。词的这一分类始于明代中叶以后嘉靖年间(1522-1566)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四卷,此书将南宋何士信所编《草堂诗余》改为以小令、中调、长调三类编排重刻(原来分四季景物、天文地理等十二类),清代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对小令、中调、长调三类词的字数又作了以上这一具体的规定。这种分类曾遭到一些人的批评,如清万树在《词律·发凡》中提出质疑:“所谓定例,有何所据?若以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必无是理。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将名之日小令乎?抑中调乎?如《雪狮儿》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将名之日中调乎?抑长调乎?”这种分类确实无科学根据,但它以具体数字来划分词的类别,对读者还是有帮助的,因而被一直沿用下来。小令一般出现在唐与五代,到北宋初年,特别是在柳永以后,中调和长调才开始大量出现。

  词牌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一个词牌就是一种词调格式,表示它特定的宫调(即律调)以及字数、句数、平仄、韵脚等。有的词牌除本名外还有别名,如“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江南好”“谢秋娘”等,“念奴娇”又名“酹江月”“百字令”“壶中天”等;有的词牌牌名相同却非一调,如“西江月”与“西江月慢”。词在初起时,词牌与词的内容完全相合,宋黄开说:“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后来词人为了点明题旨,说明所写词的内容,就在词牌下标出词题,如“春思”“咏梅”“端午”等;有的还加上小序,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姜夔的《扬州慢》等。有的为了标明词的宫调,就在词牌下注明仙吕宫、双调、歇指调等。词牌名称很多,来源也各不相同。有的来自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有的来自唐代乐曲,如《菩萨蛮》《天仙子》;有的依据词的字数或句式,如《十六字令》《三字令》;有的根据人名或地名,如《虞美人》《梁州令》;有的采用别人的诗句或本词中的字句,如《满庭芳》《忆秦娥》等。

  小令

  小令为宋词体式名,又称“令曲…'歌令”“令章”。它的来源,一是大曲——摘取大曲的某一段;二是出自宴席间所行的酒令。唐人宴会时,常利用时令小调作酒令,词人根据乐调即席填词,元稹《何满子》诗“牙筹记令红螺盘”,“记令”就是“记曲”;有时或令歌女唱小曲以劝客饮酒,白居易《就花枝》诗“酒翻衫袖抛小令”,“抛小令”即唱小曲。后来,酒令发展成为词,这样的词一般字少调短,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调长字多的大多出于大曲,如柳永《甘州令》(七十八字),《婆罗门令》(八十六字),《六么令》(九十六字),《胜州令》(二百一十五字)。

  散曲

  散曲是曲词的一种体式。是南宋以后民间歌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相互融合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歌词形式。盛行于元明两代。和诗词一样,多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只供清唱,没有说白动作,有别于元杂剧中的剧曲。散曲有南曲和北曲之分,但不论南曲或北曲,都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和词中的小令不同,通常以一支曲子为单位,如《朝天子》《天净沙》《山坡羊》等,没有双叠或三叠、四叠。同一曲牌的小令可以重复使用,从几首直至百首,组成组曲形式,歌咏同一故事或分咏各事,名为“重头小令”,但组曲中的各支曲子仍然完整独立,可以分押不同的韵。有的小令在乐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一支至三支其他曲子,称“带过令”,常见的如《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等,也属小令一体。散套又称“套数”“大令”,通常由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押同一韵脚,一般都有“尾声”,曲调多少与长短皆不拘。小令或散套除本调规定的字数外,还可在句首或句中增添衬字,以便于更自由灵活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