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母》的古诗鉴赏

时间:2021-08-31

  别老母

《别老母》的古诗鉴赏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原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枯(kū):干涸。

  ④惨惨:幽暗无光。

  ⑤柴门:树枝编的门,替代贫苦人家。

  赏析

  “搴帷拜母河梁去”中以“河梁去",点明了别母的主题,并融含了远游异乡、身世飘零的`悲哀之感。“白发愁看泪眼桔”紧承首句而来,

  人并没有直接抒写别母时的伤痛之情,但“搴帷拜母”的具体细节和特征鲜明的母亲的形象已经能够感受到母与子各自内心的情感运动及相互间情感的交流:两两相对,默然无语,母亲的凄楚和耽念,诗人的悲愁和愧疚,尽在不言中。

  “惨惨柴门风雪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全景式画面,同时造成了一种充溢着强烈悲哀情绪的氛围。诗人也不由从心底发出“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慨叹。“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感情步步加深,层层蓄积,凝聚到饱和状态时的迸发,从而就产生了动人的情感力量,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矛盾运动,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内容。

  这首诗通过眼见别时的实况与悬想今后的虚景相结合,用直白如话的语言对诗人远行他乡和离别母亲时见到的场景进行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母亲至真至诚的情感。

  作者介绍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别老母》的古诗鉴赏】相关文章:

1.《别老母》怀念母亲的古诗

2.古诗鉴赏:赠别其二

3.白居易《南浦别》古诗鉴赏

4.古诗鉴赏:南浦别

5.《别薛华》古诗鉴赏

6.《淮上与友人别》的古诗词鉴赏

7.杜甫《新婚别》古诗鉴赏

8.刘长卿《别李氏女子》古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