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渐离》郭沫若全文(2)

时间:2021-08-31

目录

  时间

  地点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附录

  关于筑

  剧本写作的经过

  人物研究

  校后记之一

  校后记之二

原文

 1.刺杀

  在咸阳,荆轲日日做一样的梦。他梦见在易水河边高渐离向他告别的一幕:高渐离白衣白袍,头发用一根深棕色的带子松松地扎着,晨光照向他秀美得如同雕琢出来的脸庞。高渐离把他的筑扔在地上,把徐夫人的匕首扔在地上。高渐离说:“荆轲,别去咸阳了,跟我走吧,跟我去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我知道那个地方,那里没有纷争没有仇杀没有动荡,那里有安宁幸福和许多小猪。”

  荆轲并不能确定那天高渐离是否真的说过那些话,记忆在这个地方出了些偏差。荆轲知道自己是个非常软弱的人,凡事都缺少自己的主见。直至他遇见高渐离,他开始非常乐衷地让这个男人一点一点为他主宰思想。高渐离有意无意带给他的每一个思想与嗜好,他都会有意无意地欣然接受。所以如果高渐离那天真的对他说了这样的话,他觉得他很有可能就这样跟着高渐离走掉;然而也有可能他第一次狠下心,拾起匕首,头也不回地朝咸阳去了。唯一可靠的记忆是告别那天极冷,天寒地冻,风把每个人的衣服都吹得鼓起来。他记得燕太子丹被冻成青紫色的脸和手,燕太子丹冻成青紫色的脸和手与那天易水河边壮阔萧瑟的气氛极其不符。荆轲讨厌这个人,这个人先把自己逼上一条不归路,然后是田光,然后是樊於期,再然后是他和高渐离。可是命运是事先称量好的,他陷入这样一种命运,没有谁能怪他;他令荆轲陷入这样一种命运,同样也没有谁能怪他。

  在面见秦王的那天高渐离的影子还在他脑中盘旋。他努力凝定心神,把徐夫人的匕首裹在燕太子丹给他的地图里面。匕首似乎发出一种微乎其微的声响,令荆轲总是隐隐觉得不安。天空泛着类似死鱼肚的惨白,丝毫没有刺杀应有的壮阔。荆轲就这样努力凝定心神之后怀揣着裹有匕首的地图走进咸阳宫。咸阳宫高且阴湿,大石累起的主殿里黑漆漆地深不见底,里面站满了持戟卫士。墙上每隔十米点着一支火炬,在火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一片无底的黑暗,黑暗中潜伏着许多爬行动物,时而飕飕窜出。跟在荆轲后面的秦舞阳忽然啊地大叫一声,荆轲回头一看,原来一条大蜥蜴忽然窜到了他的脚上。旁边的四名持戟卫士踏前一步,刀戟齐施,把大蜥蜴准确地砍成五段。秦舞阳却被刀戟齐施的场面的吓坏了,脚一软坐倒在地,于是又有四名持戟卫士上来把他给架了出去。持戟卫士从头到尾一直一言不发,只有秦舞阳的那声叫喊似乎隐隐还响有回声。

  荆轲站定,整装,肃容,然后从怀里取出地图,平举过胸,一步步向秦王走去。他轻轻数着离秦王的步数,他知道这是一段再无归处的去路,他知道这是一段一生只走一次的距离。

  荆轲在离秦王还有七步的地方展开地图,左手将地图朝秦王扬去,右手抽出匕首合身向秦王飞扑。秦王来不及拔他的佩剑招架只能向后疾退。荆轲飞身紧紧追去,后面的持戟武士蜂拥追来护驾却已被荆轲抛在身后。

  秦王身法很快,他一步接一步的退,始终还是和荆轲保持七步的距离,可是深不见底的主殿总要被退到尽头,那就是秦王死到临头之时。

  这时主殿侧旁的门里扑出一个人,白衣白袍,火炬的光下映现出一张异常秀美的脸庞。他奋不顾身地挡在秦王的身前,挡在荆轲的匕首尖前,荆轲蓦然一惊,他用力凝定的心神忽然之间不可遏止地炸裂开来,高渐离那白衣白袍身影一下子占据了他所有的思维空间。他不顾一切收剑,反激回来的力道令他的胸口有如被大椎砸击一样疼痛。这时他才看清那人只是秦王身边一个面容姣好的近侍,可在此余裕间秦王已经拔剑,反击。传说中秦王只会一式剑招,这式剑招叫做天劫地数,世间无人可挡。荆轲终于明白一切都是天劫地数,上天早已称量好荆轲和秦王的命运,只是在天平倾向哪一边此刻得到了分晓,而最终决定天平往哪里倒下的,只是荆轲自己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高渐离的影子。

  秦王一剑斩断荆轲的右腿,荆轲倒在地上,把匕首掷在一边,仰天喊了一声:“渐离——”。瞑目而死。

  荆轲死后,秦王挥大军伐燕。燕太子丹败死,燕王投降,燕灭。而高渐离在荆轲死讯传到燕国的那天,就不知去向了。

  燕国上下没有人知道高渐离去了哪里,他就这样消失在山野里,消失在市井中。而这段时间里,秦王不可阻挡地将诸侯各国一一灭去,然后自己将自己加冕成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