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身份曝光(2)

时间:2021-08-31

  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着郭沫若公开举起反蒋的旗帜,他与共产党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四·一二”政变后,郭沫若到上海向周恩来汇报了蒋在九江、安庆捣毁党部、工会,屠杀民众的严重情况,并劝周恩来迅速离开上海。周恩来联系到宁波、杭州、南京、上海等地发生的类似郭沫若反映的情况,随即会同赵世炎、罗亦农等人起草了致中共中央意见书《迅速出师讨伐蒋》,但没有被接受,大革命最终归于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与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并领导了南昌起义。郭沫若于8月3日晚到达南昌参加起义,并被委任为新成立的中国反动派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宣传委员会主席、总政治部主任。随后,在起义部队南下至瑞金途中,郭沫若由周恩来、李一氓作为介绍人,与贺龙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据李一氓后来回忆:“在瑞金的时候,周恩来同我商量,要介绍郭沫若入党。究竟是郭沫若提出在先,还是组织上要他入党在先,现在无从说起。我看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当时对郭沫若来讲,入党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当时,不管郭沫若是主动还是被动入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毅然参加了共产党,这的确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做到的。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利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郭沫若于1928年2月底去了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流亡生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郭沫若忧心如焚,一心寻求时机回国抗日。时至1937年5月18日,长期为郭沫若回国一事奔走的挚友郁达夫,一日之内给郭沫若连发两信,信中写道:“今晨因接南京来电,嘱我致书,谓委员长有所借重,乞速归。”

  原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随着国共关系的改善和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反动派内开明人士如陈仪、邵力子、张群、何廉、陈布雷等人不断向蒋“进言”,要求取消对郭沫若的通缉令,允许他回国为抗日贡献力量。经过不懈努力,蒋终于答应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郭沫若毅然忍痛抛下心爱的日本妻子安娜和五个孩子,于7月25日离开日本,三天后回到上海。

  几天后,反动派政府登报取消了对郭沫若的通缉令。此后,郭沫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