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郭沫若(2)

时间:2021-08-31

  文革结束二十几年了,对文革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悲剧的揭露已为数不少,但对文革产生的原因仍然没有系统的总结。没有法制、权力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等等,都是主要原因,但是论者往往都往林彪、"四人帮"头上一推了事,既简单又安全,但是太不负责任了。个人崇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人的缺点和弱点,林彪把毛泽东封为神是有他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作为正直的政治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可惜的是郭老没有能够坚持,而是加入了制造现代迷信的行列,误导人们更深地陷入个人崇拜和盲从的泥沟。郭沫若在评论毛泽东诗词和书法时说:"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都成了诗词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了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着豪放不羁的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的人,乃至从事任何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原则,极其灵活地、极其具体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红旗跃过汀江》)(以上转引自丁东先生的《盲从还是阿谀》)。郭老是饱学之士,对毛泽东出现了错别字、书法中出现了笔误看得明明白白。但他不仅不指出,还要在评论中编出一套说辞,硬把毛泽东这些失误说成是优点,并且发挥到"四个第一"的政治高度,好比看到别人长了一块疮疤,硬要夸赞成艳若桃花,美如乳酪。有人想以盲从来开脱郭老,显然是徒劳的。盲从是水平问题,阿谀奉承则是道德问题了。无论何时,阿谀都是不可取的。大多数中国人即使在走进盲从的误区时,对阿谀奉承也是鄙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