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再用鲁迅韵书怀》鉴赏(2)

时间:2021-08-31

  额联,“五十六年余鲠骨,八千里路赴云旗”,具体写献身革命的凌云壮志。这两句从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脱化而来,关河未变,气势犹存。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好五十六岁,与十年前《又当投笔请缨时》第三句“四十六年余一死”遥相呼应。四十六岁正当年,五十六岁锐气不减。千里征途,万里奔波,长期革命斗争的锤打,炼就了一副鲠直的骨头。无论是北伐的烽火、南昌的枪声,还是江汉的激浪,山城雾瘴,或者还是目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民主、要自由的斗争,他都体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总结过去,展望将来,今天又将奔赴映北解放区,踏上八千里的革命征程,诗人又怎能不激动、情满脚怀呢?

  颈联,“沤歌土地翻身日,创造工农革命诗”。这里所表达的意境更加超迈,思想更加鲜明,字里行间折射出祟高的革命思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胸怀。 1947年7月,中国革命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民政府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解放区的广大农村掀起了空前的上地革命高潮,在几千年封建地主统治下解放翻身的农民,欢欣鼓舞,他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谱写新的生活。作为一个在文化战线上冲锋陷阵了几十年的老战士,决心用他如椽的诗笔去讴歌人民的“翻身日”,去创造真正的“革命诗”。为新的人民的时代而歌唱、创作,是诗人多年的宿愿。早在大革命前夜,郭沫若就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号召作家“到兵间去、民间去、工厂间去、革命的旋涡中去。”(《革命与文学》)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创造出工农革命的新诗篇。而今新的人民的时代来到了,这时,诗人满怀革命深情去“讴歌土地翻身日,创造工农革命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