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题山东四名胜联(2)

时间:2021-08-31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是李清照的故乡,相传柳絮泉畔(今趵突泉公园内)有其故宅。李清照家学渊源,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当时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期生活恬情优裕,后遇金兵入据中原,颠沛流离,境况凄苦;因之前期词作欢快明朗,后期则沉郁悲壮,颇承后主李煜哀婉凄凉的风格。郭沫若这一楹联,集中勾勒了李清照故居诗情画意的环境特点,突出了李清照的创作成果及词采特色,可谓丝丝入扣,切中肯綮。

  郭沫若还有《题济南李清照故居》诗一首: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飘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秋是著书。

  此诗与楹联恰好相为桴鼓,交辉成趣。

  1959年秋,济南市人民政府在大明湖公园筹建辛弃疾纪念祠,特请郭沫若题写抱柱楹联,郭老当即挥笔而就: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济南市)人,伟大爱国词人。他以独特的词章形式,抒写了抵御外侮,抗战救亡的重大主题,表达了不甘沉沦、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并倾吐了壮志未酬的满腔悲愤,无情地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丑恶行径。在艺术上,他承继和发扬了苏轼词的特点,激情奔放,豪壮沈雄,气魄奇伟,意境沉郁,在文学上并称“苏辛”。

  联中“铁板铜琶”典出俞文豹的《吹剑续录》,评论苏词风格,似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借以形容豪放激越之概。“美芹”即指辛作《美芹十论》,主旨是向朝廷陈述抗敌复国之策;“悲黍”,典出《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首句“彼黍离离”指代国家颠覆、风雨飘摇之状。联中“悲黍”则指那些悲叹山河破碎、但恨朝廷昏庸的爱国词作,1961年u月辛弃疾纪念祠正式开放日,报载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说:“郭老这副楹联概括道出辛弃疾创作的特色及其爱国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