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仲淹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理想人格(2)

时间:2021-08-31

  有见及此,范仲淹命人重新修建了严光祠堂,题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光何许人也呢。

  严光,一个东汉初年的隐士,和汉光武帝(刘秀)早年曾为同学,后来汉光武帝即位后四处寻访找这个老同学,但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遣使问候,严光向来人说道:“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刘秀至馆所看望,光卧着不起。帝抚光腹说,咄咄子陵,为何不肯相助?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答,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上车叹息而去。后复请他入宫论道旧故,因共偃卧。相传严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官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着说,这是我与故人子陵共卧耳。(主要参考来自百度)

  严光在政治清明之际尚且还保留着自己以道抗世的节义作风,以个人的自由为前提,跳出了有道与无道的传统理论。范仲淹看重严光的正是其独立自主与高风亮节的人格理想,比起官位重要得多的是人的生命自由、生存的自由、以及精神与思想的自由。经范仲淹对严光这一历史人物的提倡与重建,大大影响了北宋时期政治与知识阶层,在其家乡也重修了祠堂,立了碑文。同时,歌咏严光的诗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真实的历史印证中显示,官方也主持和参与了修建的整个过程,表明官方也是肯定了名士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与政治理想。一直到南宋时期,赞颂严光的诗篇都长盛不衰。虽然南宋时期政治格局陷入了动荡,但崇尚自由与独立的人格追求仍然是时代是的主流,士大夫与民众理想的时代典范仍然是象严光那样的,具有自由精神的隐逸名士。

  玉匣蛟龙已草菜,一丘马鬃尚封培。云台若也表名姓,千古谁知有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