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规则(2)

时间:2021-08-31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联语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当然,宽对也如诗歌创作一样允许一、三、五不论。

  以上是我对对联平仄的简单介绍,如果大家真感兴趣,我建议大家花点时间学习下,毕竟有去看都能懂。

  参考资料:

  以下是引用米饭在2005-1-9 11:15:00的发言:

  [注意]对联平仄!!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上一篇:5字对联平仄 下一篇:关于对联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