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的简介(2)

时间:2021-08-31

  杜甫在寓居陇右期间,还用大量的诗篇描绘了独特的陇右自然风貌,记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人文景观,呈现出了显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如写自然风光: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雨晴》)

  再如写名胜古迹: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山寺》)

  又如写山川奇景: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铁堂峡》)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石龛》)

  乾元二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前往同谷(今甘肃成县),同年十二月一日又由同谷南下成都,前后历时三个月,这期间写了两组共二十四首纪行诗,其中陇右一段有十六首:《发秦州》、《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发同谷县》、《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这两组纪行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实录性。各组除第一首外,均以行程地名为题,突出了时空的连续性。所写的是只有在当地才能见到的山川、风土、人情,完全是实地、实景、实情的抒写,而不是象谢灵运和盛唐山水诗那种理想之境和共有之景的表述。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写出了山水的"个性"。所写峡谷、山岭、石台、古镇、崖寺、渡口,各具神态。它们无一不显示出各自特有的景致,独具的风貌,它们只属于陇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