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有方法的学习(2)

时间:2021-08-31

  入则孝二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亲有过谏使更」: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父母亲改正。

  (二)「怡吾色柔吾声」:

  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怡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三)「谏不入悦复谏」: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再劝谏。

  (四)「号泣随挞无怨」:

  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补充故事】

  1.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于接受儿子的进谏,停止撤军的行动。

  2.魏征劝谏:

  唐太宗在位期间广纳谏言,政绩显赫,史称「贞观之治」。其中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鹞鹰藏在怀中,魏征故意上奏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由此可见魏征行不言之谏的用心。唐太宗在魏征去逝后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引申】

  劝谏长辈、亲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包括我们的存心(真心为他好)、时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态度(和颜悦色)及耐性(抱着一定要成功的决心),最重要的是劝谏别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则并取得别人的信任,劝谏别人才有效用。

  【提问】

  1.你身边是否有亲人或朋友平常的言行不好,你想要劝谏他,是什么事?你要如何劝谏他呢?

  二、故事时间

  (一)、火中救父的王闰:学习对待父母的态度

  1、故事内容简要:

  元朝时有一位姓王的富翁,家里非常有钱,因为妻子早死,王员外便挥霍无度不喜工作。王员外的儿子叫王闰,他觉得父亲这种浪费的生活方式不久便会坐吃山空,因此暗自下决定过着节俭的生活。没有多久后家产果然被花光了,王员外无法适应穷困的生活,常对王闰发脾气,但王闰对父亲非常孝顺且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辛苦工作仍无法供应父亲花费。后来邻居常称赞王闰的孝心,父亲知道后很惭愧,逐渐改正坏习惯。有一天父亲生病,躺在床上不小心把烛火撞倒,引发火灾,王闰为了救父亲奋不顾身冲入房间,抱着父亲往外冲,自己却被火烧伤不以为意。

  (二)、听后引导发问:

  1、虽然王闰的父亲有不好的行为,可是王闰心里怎么想呢?

  2、王闰是如何对待父亲呢?(依然非常敬重,不敢有丝毫怠慢)

  3、父亲如何被王闰所改变?(孝心)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复习今天上课内容:

  先问学生这节课上了什么请学生将内容重复一遍。

  (二)、讲解:

  1、师:「我们犯错,父母偶而也会犯错,因为我们大家都不是圣人,不像孔子,所以父母有错我们也要帮助他们、劝告他们。」

  2、将劝谏分为四部分

  (1)、时间-悦复谏

  (2)、地点

  (3)、态度-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4)、内容

  (例:父亲喝醉了---应该在父亲吐满地时劝谏?态度要如何?孩子脸色要好、声音要温柔、动之以情、要有耐心)

  (三)、课堂演练:

  师:「有时我们在劝别人时很难控制自己的语气,所以可以对着镜子来练习,或是用写的方式表达。」

  1、用写纸条或卡片的方式,有何好处?

  (1)、用写的不容易讲错话。

  (2)、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送。

  (3)、保住父母的面子,让他们有时间想一想,不容易惹父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