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境界(2)

时间:2021-08-31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笔锋一转,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诗人叙写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通过设问引出一种情思两地愁,更使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中间的转换丝毫没有突兀之感。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景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八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月光似乎对思妇怀着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卷”、“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此时此刻,月光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看看天空的鸿雁和水中的鱼儿,如今它们也无法传递喜讯——自然又凭添几重愁苦?!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清满江树。”诗最后八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花已落,春欲老,月西沉,江远去,可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从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一个深怀淡淡哀伤和凄苦之情的游子似乎已立在我们面前。“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